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40篇
特种医学   278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7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杜权  俞文华  董晓巧 《浙江医学》2009,31(6):729-731,73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30例非肿瘤脑组织中QPN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OPN与MMP-9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7117%,与非肿瘤脑组织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1);在胶质瘤组织中OPN与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胶质瘤中OPN与MMP-9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肿瘤脑组织,并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良好指标。胶质瘤中OPN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SEPT7对胶质瘤细胞系TJ905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 ZF  Pu PY  Kang CS  Wang GX  Zhang ZY  Qiu MZ  Huang 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20-1423
目的研究SEPT7对胶质瘤细胞系TJ905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SEPT7表达缺失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J905转染SEPT7构建体,pcDNA3载体转染组为空载对照,应用蛋白印迹鉴定转染是否成功。采用MTT法检测转染SEPT7构建体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变化,Annexin V法评价细胞的凋亡,Martrigel三维立体培养法分析侵袭能力。结果转染SEPT7后,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为S期细胞比例(SPF)降低、G0/G1期阻滞;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周期因子显示正向调节因子cyclinD1、cyclinE、CDk2、CDk4表达下降,负向调节因子p21、p16表达升高,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并可诱发细胞凋亡。结论SEPT7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TJ905,可使细胞SPF降低、G0/G1期出现阻滞、抑制细胞侵袭和增殖、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994.
A recent study reported on mutations in the active site of the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1) gene in 12% of glioblastomas. All mutations detected resulted in an amino acid exchange in position 132. We analyzed the genomic region spanning wild type R132 of IDH1 by direct sequencing in 685 brain tumors including 41 pilocytic astrocytomas, 12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 7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s, 93 diffuse astrocytomas, 120 adult glioblastomas, 14 pediatric glioblastomas, 105 oligodendrogliomas, 83 oligoastrocytomas, 31 ependymomas, 58 medulloblastomas, 9 supratentori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 17 schwannomas, 72 meningiomas and 23 pituitary adenomas. A total of 221 somatic IDH1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and the highest frequencies occurred in diffuse astrocytomas (68%), oligodendrogliomas (69%), oligoastrocytomas (78%) and secondary glioblastomas (88%). Primary glioblastomas and other enti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low frequency or absence of mutations in amino acid position 132 of IDH1. The very high frequency of IDH1 mutations in WHO grade II astrocytic and oligodendroglial gliomas suggests a role in early tum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观察5-氨基乙酰丙酸(5-ALA)作为光敏剂对大鼠C6胶质瘤移植瘤进行光动力疗法(PDT)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成4组:A组按剂量20 mg/kg在瘤内注射5-ALA,2 h后在肿瘤局部行激光照射(单次PDT);B组操作与A组相同,但于第4、8天注射同等剂量5-ALA,重复PDT;C组给予单纯激光照射,不予任何光敏剂;D组为荷瘤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以观察PDT及重复PDT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 重复光动力治疗组(B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C、D组)比较明显缩小,比单次PDT(A组)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PDT比传统的单次PDT对大鼠C6胶质瘤移植瘤肿瘤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烟曲酶醇(TNP-470)和卡氮芥(BCNU)联合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株接种至裸鼠皮下,第7天荷瘤裸鼠随机分为TNP-470治疗组、BCNU治疗组、TNP-470和BCNU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测体质量、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各组裸鼠体质量于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2)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积[(108.93±17.63)mm~3]明显小于TNP-470治疗组[(576.10±114.29)mm~3]及BCNU治疗组[(473.01±48.04)mm~3](P均<0.01);各治疗组移植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1512.61±70.25)mm~3](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21天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92.80±11.37)%显著高于TNP-470治疗组(61.91±6.29)%和BCNU治疗组(68.73±9.65)%(P均<0.01),TNP-470治疗组与BCNU治疗组间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治疗组移植瘤MVD[(4.23±0.83)个/视野]明显低于TNP-470治疗组[(5.70±0.85)个/视野]和BCNU治疗组[(8.60±0.87)个/视野](P均<0.05);TNP-470治疗组移植瘤MVD显著低于BCNU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移植瘤MVD均较对照组[(11.32±1.50)个/视野]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TNP-470和BCNU联用对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8.
LRIG1基因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基因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细胞系GL15中LRIG1与EGFR的相瓦作用.构建针对LRIG1基因的干扰片段及非特异性的对照片段分别转染GL15细胞系,G418(600 mg/L)筛选出稳定株,Western blot法检测LRIG1表达的改变及其对EGFR表达的影响;嚷唑蓝(MTT)比色法检测LRIG1表达下调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免疫共沉淀法表明胶质瘤细胞系GL15中LRlG1与EGFR存在相互作用.成功构建了针对LRIG1基因的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LRIG1基因表达下降54.7%;同时干扰组细胞EGFR蛋白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上升了57.1%.MTT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增殖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LRIG1通过与EGFR结合发挥抑癌作用,干扰LRIG1表达可削弱这种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加速.  相似文献   
999.
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97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替莫唑胺(TMZ)胶囊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将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TMZ组)和环已亚硝脲对照组(CCNU)组.试验组于第1~5天给予TMZ胶囊150 mg/m2口服,第1天需同时口服CCNU安慰剂130 mg/m2;对照组于第1天口服CCNU胶囊130 mg/m2,第1~5天口服TMZ安慰剂150 mg/m2.两组均每28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结果 共入组97例,可评价疗效者86例:TMZ组42例,CCNU组44例.治疗12周后,TMZ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23例,进展(PD)4例;CCNU组:CR 3例,PR 1例,SD 29例,PD 11例.TMZ组和CCNU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35.71%和9.09%(P<0.01),临床受益率(CR+PR+SD)分别为90.48%和75.00%(P<0.05).TMZ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多为轻、中度.结论 国产TMZ胶囊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CCNU,耐受性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化疗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miR-22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p27 的关系.方法 收集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其中miR-221及p27的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miR-221的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p27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221的过农达和p27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