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对乳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TLC法对乳香和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 TLC法斑点清晰圆整,分离度好。丹酚酸B峰与相邻峰分离度良好,进样量在0.023 62~0.472 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值为1.5%(n=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乳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新疆伊贝母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气候和遗传因子相关性研究,筛选影响其质量的主导因子,为保证伊贝母药材质量及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高伊贝母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揭示伊贝母适宜生长机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 应用系统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对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年均相对湿度和速效钾对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最大,多态性位点(P)、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和速效氮对伊贝母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最大。结论 综合分析伊贝母有效成分与土壤、气候和遗传因子主导因子的相关性表明,在众多影响因子中,多态性位点(P)、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 、年均相对湿度、速效钾和速效氮是影响伊贝母质量的主导因子,对伊贝母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贝母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川贝母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信息,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2000技术平台对川贝母鳞茎及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MISA对Unigene进行SSR位点分析。结果:从转录组得到44 973条,Unigene中共检测到3 817个SSR位点,分布于3 367条Unigene序列中,出现频率为8.49%,平均每10.37 kb序列出现1个SSR位点。其中重复类型最多的为三核苷酸和二核苷酸,所占比分别为56.51%和27.06%。三核苷酸重复基序CCG/CGG所占比率最大,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序AG/CT。6种SSR重复类型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于4~12次,24.55%SSR的序列长度20 bp。结论:川贝母SSR位点出现频率较高,类型丰富,多态性较高,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医中药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由于中药材生产种植缺乏对科学的理论指导、药材产地的区划研究不够全面等原因,导致中药材无论是品质、产量还是价格都一路走低。而这样的情况不但导致了高品质药材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也给以药材种植为经济支持的地区和人民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对浙贝母药材的品质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浙贝母存在良莠不齐、品种老化、质量差距大等问题,而生态环境对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有着重大影响,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药材的质与量。为解决高品质药材生产问题,查阅多方文献发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是找出中药材品质与环境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方法之一,在浙贝母药材全国产地适宜性区域划分、道地产区的确立和药材种植适宜新产区的发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浙贝母药材的资源现状、质量评价和其生态适应性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浙贝母药材药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生产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以浙贝母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产区退化、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以化痰为主要效应的,既能关联浙贝母临床功效,又不增加质控难度的基于效应成分指数的浙贝母质量评价与控制新技术,使浙贝母品质评价与控制新技术更好地助力于浙贝母产业发展。方法:收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浙贝母药材,确定浙贝母药材中活性成分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上下限,分析条件为Hyper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 L·min~(-1);Alltech 2000-ELSD,漂移管温度85℃,载气流速2.2 L·min~(-1)。在确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不同浓度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品溶液,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痰实验法,以酚红浓度为化痰效应指标,将小鼠酚红排泌量与贝母素甲(X1),贝母素乙(X2)的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关系分析,拟合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与化痰效应指标之间的量-效关系方程f(Xi),构建浙贝母的化痰效应指数并验证。结果:浙贝母主要产区中贝母素甲的质量分数(以干燥品计)在0.046 5%~0.092 5%,贝母素乙的质量分数在0.017 5%~0.054 3%。给药溶液质量分数的范围为贝母素甲0.04%~0.10%,贝母素乙0.02%~0.06%。小鼠气管段酚红排痰实验结果表明,贝母素甲在0.09~0.23 g·L~(-1),贝母素乙在0.045~0.135 g·L~(-1)与小鼠气管酚红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甲=0.994 7,r乙=0.997 8)。根据拟合的量效方程构建的浙贝母化痰效应成分指数能很好地通过成分的量表征其祛痰的药效活性。结论:化痰效应成分指数的建立,不仅做到了量效关联,更实现了以量观效,对浙贝母品质评控、产业化发展及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Radiotherapy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PC) and many side effects were report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o this are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following NPC on olfactory bulb (OB) volume and olfactory function.

Methods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NPC who received radiotherapy at least 12 months ago were recruited. Fourteen healthy subjects with similar dem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ruit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ll volunteers were subjected to a nasoendoscopical examination, and abnormaliti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cause olfactory dysfunction were the exclusion criteria from the study. An experienced radiologist segmented the MRI coronal, axial and sagittal slices manually for three-dimensional OB volume measurement in a blinded manner. Olfactory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onnecticut Chemosensory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CCCRC) test, and average score (0: worst, 7: best) was calculated as the total CCCRC olfactory score.

Results

The mean CCCRC score was 5.5 ± 1.1 for the nas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whereas the mean score of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6.4 ± 0.4.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lfactory scores (p = 0.003). The mean OB volume in the NPC group was 46.7 ± 12.1 mm3.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NPC, the cisplatin receiving group had a mean OB volume of 47.2 mm3, whereas the cisplatin + docetaxel receiving group had a mean OB volume of 46.5 mm3, and they were similar. The MRI measurement of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58.6 ± 13.8 mm3. The OB volumes of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Radiotherapy following nasopharyngeal cancer results in a diminished OB volume and deteriorated olfactory function. Chemosensory olfactory dysfunction might be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lack of appetite, cancer cachexia and consequent lowered quality of life in NP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川贝母组培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川贝母组培物提取工艺的影响。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检测波长415 nm。结果:选择回流法提取川贝母组培物,最佳工艺参数为加6倍量8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总生物碱提取量0.197 g·g-1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川贝母组培物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8.
蛇胆川贝液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放蛇胆川贝液澄明度问题。方法:比较平贝母的提取工艺、蛇胆汁的处理方法和成品的配制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有效成分。结果与结论:蛇胆汁经加热、贝母液用渗漉法处理的产品澄明度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川贝母最新试验研究结果进行描述,为川贝母药材鉴别方法提供一定提升思路。方法:用性状观察,薄层色谱研究,含量测定方法对川贝母药材特点进行详细描述。结果:1)栽培品与野生川贝母在性状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栽培品鳞叶表面的颜色偏黄,有皱缩,稍粗糙,青贝的个体较大(可达4 cm);2)实际上市的栽培品中具松贝性状特征的,主要源于暗紫贝母,具青贝性状特征的主要源于川贝母、瓦布贝母和太白贝母;3)川贝母的薄层色谱特征主要与植物基源有关,有效成分结构类型相似但细微结构有差异;4)具有松贝特征的栽培品与具有青贝特征的栽培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建议将川贝母"栽培品"细分为"松贝栽培品"和"青贝栽培品"2种规格以便市场管理和临床应用,对川贝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现行标准中总生物碱含量限度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川贝母的外观性状进行客观量化,完善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游标卡尺测定高度和直径,在人眼对外观色泽观察的基础上用色差仪对粉末色泽进行客观量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对高度、直径、△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高度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直径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负相关,综合来看随着川贝母鳞茎的增大,总生物碱含量呈降低趋势。△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由于总生物碱含量可以客观地反映川贝母的质量,本实验的结果为川贝母传统以"个小为佳"、"碎贝、破贝不可入药"的观点赋予了科学的依据,肯定了川贝母"不得水洗"的传统加工方法。不同规格的川贝母中以松贝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