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3篇
中国医学   36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目的: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铁皮石斛样品的rDNA ITS序列,探讨利用ITS序列推测铁皮石斛样品产地来源的可行性。方法:提取总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ITS5F/ITS4R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纯化和测序后用Sequin 11.0提交GenBank。用Bioedit 7.0中的Clustal W对GenBank中包括本研究提交的11条在内的所有33条铁皮石斛的ITS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随后以金钗石斛和密花石豆兰为外群,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发育树。结果:从所有测定的ITS序列中选择11条提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JF803235-JF803245。所有铁皮石斛经比对后共发现645个同源位点,9个信息位点(ITS1区3个,5.8 S区4个,ITS2区2个)。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金钗石斛和密花石豆兰位于树的基部,另外32条铁皮石斛共同形成单个大的分支,未发现产地来源与系统树的拓扑结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论:由于缺乏完善的铁皮石斛标准品及其DNA参考序列的提交标准,同时单个ITS序列仅能提供有限的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因此通过ITS序列分析的方法推测铁皮石斛样品的产地来源目前尚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2.
李标  唐坤  张岗  郭顺星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2):1790-1795
 目的 构建菌根真菌共生诱导的铁皮石斛根的差减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采用SMARTer PCR cDNA合成方法直接以总RNA为模板合成并富集稀少cDNA,再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构建受菌根真菌共生诱导铁皮石斛根的差减cDNA文库。结果 成功构建了受菌根真菌诱导铁皮石斛根的差减cDNA文库,共获得1 975个阳性克隆。经检测,90%以上克隆能扩增出有效产物,其插入片段大小在150~1 000 bp之间。随机挑取了20个克隆菌液测序并进行了比对分析,大部分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防御性基因。结论 该技术体系所构建的差减cDNA文库质量较好,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3.
光质与种质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揭示光质与种质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8种光质(红光、蓝光、黄光、绿光和3个不同比例的红蓝混光),对3个家系(9×66,17×30,78×68)进行组培试验,测定农艺性状及叶绿素、总生物碱、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光质和种质对铁皮石斛种苗和有效成分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红光有利于种苗根系与苗高生长,蓝光有利于种苗增粗与生物碱积累,红蓝混光有利于叶绿素与多糖含量增加.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种苗优质、低碳、高效生产提供了基础,并为优质药材生产给出了有益的提示.  相似文献   
144.
金钗石斛中联苄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联苄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综合运用现代色谱学和光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1,1-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两种体外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分得的1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联苄类化合物和13个酚酸类化合物,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nobilinA(1),nobilinB(2),nobilinC(3),丁香酸(syringicacid)(4),2-羟基苯丙醇(2-hydroxyphenylpropanol)(5),香草醛(vanil-lin)(6),罗布麻宁(apocynin)(7),松柏醛(coniferylaldehyde)(8),丁香醛(syringaldehyde)(9),丁香乙酮(syringylethanone)(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anol)(12),α-羟基丁香丙酮(α-hydroxysyringylethanone)(13),二氢松柏醇(dihydroxyconiferylalcohol)(14),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15),对羟基苯丙酸(p-hydroxyphenylpropionicacid)(16)。1-二苯基-2-苄基苯肼(DPPH)法活性测试中,化合物4的活性明显强于维生素C(VitC),化合物1,2,12,14显示出弱于VitC但强于2,6-二羟丁基对甲酚(BHT)的活性,化合物3和8只显示很弱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ORAC)法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7~10,15显示出强于VitC的活性,化合物12,14,16活性较弱。结论金钗石斛中的联苄类和酚酸类化合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活性的强弱与分子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5.
金钗石斛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金钗石斛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技术对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Ⅰ),香草醛(Ⅱ),罗布麻宁(Ⅲ),对羟基苯甲醛(Ⅳ),丁香醛(Ⅴ),丁香酸(Ⅵ),丁香乙酮(Ⅶ),α-羟基丁香丙酮(Ⅷ),松柏醛(Ⅸ),二氢松柏醇(Ⅹ),2-羟基苯丙醇(Ⅺ)和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Ⅻ)。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Ⅻ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6.
霍山石斛最佳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霍山石斛采收期的选优方法,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按不同治疗目的,对各种化学成分及生物量采用加权累加及指数相乘和累加平均的数学方法,对霍山石斛不同生长期的产量、质量及功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算得霍山石斛1年~4年茎的综合采收指数分别为3.65,4.73,5.43,4.90。结论:若兼顾不同的治疗目的和产量因素,霍山石斛的采收期以第3年秋季最佳。  相似文献   
147.
铁皮石斛最佳采收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对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进行理论探索,以期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方法:通过成分分析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铁皮石斛不同生长期的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及功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求算出各种评价指标及综合采收指数。结果:1~4年茎的采收指数依次清音明目为5.69,9.54,17.9,22.2;增强免疫11.2,14.6,21.6,17.6;综合采收指数依次为8.4,12.1,19.7,19.9。结论:以清音明目为治疗目的时,应在第4年采收;以增强免疫为治疗目的时,宜在第1或第3年采收;若兼顾上述两者及产量,则铁皮石斛的最佳采收期在第3年秋季。  相似文献   
148.
球花石斛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兰科植物球花石斛的化学成分,以探明其有效成分并为制定中药石斛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及RP-18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球花石斛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肉桂酸苷类、蒽醌苷类等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豆素(1),泽兰内酯(2),东莨菪内酯(3),东莨菪苷(4),xeroboside (5),densifloroside (6),isodensifloroside (7),大黄酚-8-O-葡萄糖苷 (8),木栓酮 (9),24(R)-6β-hydroxy-24-ethlcholest-4-en-3-one(10),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11),软酯酸1-甘油单酯(12).结论:化合物4,5,8,12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球花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9.
霍山石斛F1代生长、有效成分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研究霍山石斛的F1代与其亲本的生长量、有效成分和生理特性等差别,探讨霍山石斛杂交利用的可能性,筛选保持较高有效成分且产量高的新资源。方法:测定霍山石斛F1代与其亲本的生长量和有效成分,光合特性、内源激素含量和同工酶谱。结果:F1代的光合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chla/b比值低,净光合速度高, 生长量高于亲本米斛,接近亲本铜皮石斛,产量略高于2亲本;同时保持较高有效成分,有效成分高于亲本铜皮石斛,接近亲本米斛。F1代结合了2亲本的优点。结论:霍山石斛F1代的生理特性和产量、品质得到极大改善,可以通过种间杂交的方法对霍山石斛进行种质改良。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对悬浮培养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和分化状况进行研究,以解决原球茎转接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选用不同基本培养基、碳源、培养基pH和激素,以生长鲜重和成苗数为指标,考察原球茎的生长和发育。结果与结论:降低固体基本培养基元素的含量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但不利于原球茎的分化。NAA,IAA,IBA和GA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与分化,而偏酸的培养基pH和灭活的真菌不利于原球茎的生长与分化,灭活真菌容易引起原球茎的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