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7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0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25篇
内科学   915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2547篇
预防医学   55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297篇
  22篇
中国医学   836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孕妇血高凝状态相关因子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高危风险可能阈值范围。方法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Clauss法分别检测孕妇组 2 672例孕妇和对照组 2 0 4例非孕妇女的D 二聚体和Fib水平 ,并对孕妇组中 2 0 19例晚期孕妇进行DIC追踪研究。结果 孕妇组的D 二聚体、Fib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D 二聚体和Fib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早、中、晚孕各组相比 (P <0 0 1) ;晚期孕妇中共 6例发生DIC ,19例D 二聚体和Fib都分别高于 5mg/L和5g/L ,有 4例发生DIC ,2例D 二聚体 >5mg/L ,Fib <1 5g/L ;2例Fib >5g/L ,D 二聚体 <0 5mg/L ,各发生DIC 1例。结论 D 二聚体 >5mg/L和Fib >5g/L同时存在 ,或者两个指标明显失衡呈分离状态 ,可作为孕妇发生DIC高危阈值 ,两个指标相结合可更有效预测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中药神经生长液对D -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以三等分电迷宫实验检测由D -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测定大脑SOD活性、MDA含量 ,观察小鼠海马突触界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对低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 -L)表达的影响。结果 :神经生长液可明显改善D -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提高小鼠大脑SOD活性、抑制MDA生成 (P <0 .0 5或 <0 .0 1)。神经生长液可有效地防止由D -半乳糖所致的NF -L表达下降。改善D -半乳糖所引起的动物衰老性空间学习记忆障碍。上述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神经生长液能明显改善D -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D—二聚体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D二聚体在泌尿系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7例泌尿系肿瘤患者及73例非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非肿瘤患者及正常组明显增高(P<0.001),非肿瘤患者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泌尿系肿瘤患者体内处于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状态,D二聚体可作为监测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病情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一周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6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没有经过溶栓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进行溶栓治疗1周后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并且可以用来观察病情以及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995.
2-脱氧-2^18F代-D-葡萄糖(^18F-FDG)自1976年被开发以来,因其反映细胞葡萄糖转运、摄取和磷酸化等生物特性而在临床和生物研究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肿瘤细胞的糖代谢机制与正常组织不同,肿瘤细胞的葡萄糖转运mRNA表达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和己糖激酶水平升高,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下调,使肿瘤细胞对FDG的摄取异常增加。因此,90%以上的临床PET肿瘤显像使用^18F-FDG,使之成为核医学工作中无可争议的“辕马(work horse)”。  相似文献   
996.
29例健康老年人木糖排泄率与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在对老年病的防治研究中,观察到老年人脾虚证候较为常见。为了观察老年人的临床脾虚见证情况,探讨其客观指标及其变化,进而在此方面确立老衰的有关指征,并用于验证清代宫廷中及其他有关健脾方药的疗效,我们对29例健康老年人进行了木糖  相似文献   
997.
人参愈伤组织在分别添加外源性腐胺和精脒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在20天,取愈伤组织测定组织鲜重、内源性多胺水平、DNA、蛋白质含量及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性多胺剂量的增加,内源性多胺的含量升高,DNA合成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和非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生长率增高;腐胺和精脒对愈伤组织的作用相似,都促进了其生长。D-精氨酸明显地抑制了内源性多胺、D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组织生长受到了抑制,D-精氨酸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结果说明多胺是人参愈伤组织生长必不可少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998.
本实验观察了D-氨基半乳糖(D-GalN)致大鼠急性肝炎发病早期SGPT,血浆cAMP,以及肝组织cAMP值的动态变化。大剂量(即坏死剂量)D-GalN注射3小时后SGPT值直线上升;血浆cAMP值在注射后立即上升,半小时后有所下降,但6小时以后才回复至正常水平;肝组织cAMP值在注射后迅速降低,3小时达最低水平,以后有所回升,12小时回复至正常水平。小剂量(即非坏死剂量)D-GalN注射后相应时点除3小时血浆的cAMP值轻度升高外,其余指标未见显著异常。本文对肝脏及血浆cAMP改变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9.
D-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二聚体是特异性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肺栓塞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笔者综述了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与免疫过程反应有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至今未明.我国UC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20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UC患者存在血栓并发症形成的潜在危险,但临床上尚缺乏对UC患者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凝血指标的研究.故我们对反应UC患者凝血状态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各项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