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9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0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26篇
内科学   915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2549篇
预防医学   56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297篇
  22篇
中国医学   836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研究不同孕期阶段(早、中、晚)孕妇凝血四项、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lasma 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200例孕妇就诊资料中的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并对FDP与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孕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凝血四项、FDP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孕早期、孕中期与孕晚期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中期与孕晚期三个阶段的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的APTT明显长于中期、晚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晚期孕妇,随着孕周的增加,FIB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和评价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孕产妇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E)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120例临床疑诊PE的孕产妇临床资料,按照肺动脉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ic, CTPA)的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和评价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血浆D-二聚体单独及联合诊断孕产妇PE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间年龄、孕次、产次、受孕方式、受孕胎数、终止妊娠方式、是否早产、既往妇产科手术史、既往外科手术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BNP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仅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8,P<0.001)。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和血浆D-二聚体升高单独及联合诊断孕产妇PE的灵敏度分别为45.00%、53.33%、95.00%和85.00%,特异度分别为83.33%、91.67%、21.67%和81.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97%、86.49%、54.81%和82.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24%、66.27%、81.25%和84.48%。与单独诊断相比较,联合诊断显著提高灵敏度(χ2=49.669,P<0.001)、特异度(χ2=88.413,P<0.001)、阳性预测值(χ2=20.629,P<0.001)和阴性预测值(χ2=11.1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超声心动图阳性(OR=18.266,P<0.001)、下肢静脉血栓(OR=45.482,P<0.001)及D-二聚体升高(OR=6.595,P=0.019)与孕产妇PE发生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2、0.725、0.583和0.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孕产妇PE具有良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D-二聚体、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水平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9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0例)、非HT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预测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入院NIHSS评分≥ 15分占比高于非HT组(P <0.05),血清CTRP-3水平低于非HT组(P <0.05),D-二聚体、sTREM2水平高于非HT组(P <0.05)。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敏感性分别为66.7%(95% CI:0.598,0.756)、70.0%(95% CI:0.607,0.812)、80.0%(95% CI:0.714,0.889),特异性分别为73.3%(95% CI:0.636,0.821)、86.7%(95% CI:0.778,0.923)、86.7%(95% CI:0.747,0.94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O^R=1.237(95% CI:1.103,1.387)]、大面积脑梗死[O^R=2.338(95% CI:1.292,4.231)]、入院NIHSS评分≥ 15分[O^R=2.087(95% CI:1.231,3.538)]、CTRP-3 ≤ 269.265 μg/L [O^R=3.006(95% CI:1.508,5.992)]、D-二聚体≥ 2.625 mg/L [O^R=2.649(95% CI:1.374,5.107)]、sTREM2 ≥ 314.675 ng/L [O^R=2.328(95% CI:1.411,3.841)]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Logit(P) = -33.887 + 0.213×房颤+ 0.849×大面积脑梗死+0.736×入院NIHSS评分+ 1.101×CTRP-3 + 0.974×D-二聚体+ 0.845×sTREM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预测HT发生的敏感性为93.3%(95% CI:0.841,0.991),特异性为87.8%(95% CI:0.808,0.976)。结论 血清CTRP-3、D-二聚体、sTREM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有关,预测价值较高,且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HT预测模型预测HT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64.
健康Wister雄性大鼠连续 6周腹腔内注射D 半乳糖 ,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0 造成老年痴呆 (AD)模型。以Y 型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 ,测定大脑皮层脂褐素含量以及海马线粒体膜流动性、SOD活性、MDA含量 ,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 ,了解观察褪黑素及红景天素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 ,褪黑素、红景天素均能显著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使大鼠在Y 型迷宫中的训练次数减少 ,对照组 (C组 )、痴呆组 (D组 )、红景天治疗组 (R)组、褪黑素治疗组 (M组 )及联合治疗组 (RM组 )达到学会标准的训练次数分别是 2 7 92± 7 2 9,39 14± 12 35 ,2 8 15± 10 34,2 9 78± 15 74和 2 6 71± 14 70 ,明显逆转痴呆大鼠海马SOD活性的代偿性升高 (R组、M组、RM组中SOD分别降低 4 3 8%、6 1 2 %、5 8 2 % )、减少MDA含量及皮层脂褐素含量 (R组、M组和RM组中MDA分别降低 2 5 9%、2 9 6 %、5 8 5 % ;脂褐素含量减少百分数分别为 36 %、32 %和 5 2 % ) ,防止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及凋亡。结果提示 ,褪黑素、红景天素治疗后的大鼠与痴呆组相比 ,行为障碍明显改善 ,自由基含量显著下降 ,海马锥体细胞的变性和凋亡现象明显好转。提示两种药物对AD模型大鼠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但两者的协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5.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小血栓形成[1]可进一步加重肺心病症状。D-二聚体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2],其与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和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等联合检测可较好反映机体凝血/纤溶功能。本文观察3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血浆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在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慢性肺心病病人34例,均为2003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43±6.74岁,按照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经X光、…  相似文献   
66.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纤维蛋白原(FS)的含量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将入选的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94例与正常对照组3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再将冠心病组按CAG结果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中度病变组27例,重度病变组43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DD,FS含量。结果 AMI、UAP两组DD、FS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5),AMI组的DD、FS含量明显高于UAP组(P〈0.05),重度病变组DD,FS含量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DD与Fg在冠心病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新生儿窒息合并MODS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处理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支持治疗;观察组45例,常规治疗加用小剂量肝素.结果观察组MODS症状持续3天以上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9.0741,P<0.01),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显著少于对照组(χ2=5.4087,P<0.01),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χ2=7.0523,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血小板显著高于对照组(t=2.7457,P<0.01),D-D显著低于对照组(t=3.2887,P<0.01).结论小剂量肝素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合并MODS症状持续时间以及MOF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观察20例急性脑梗塞,30例冠心病在微循环中微血栓的变化,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率、D-2聚体。结果表明微血栓阳性组血小板聚集率、D-2聚体均高于微血栓阴性组。治疗后二组血小板聚集、D-2聚体明显减少。提示微血栓、D-2聚体及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评定冠心病、脑梗塞病情变化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69.
白血病、恶性肿瘤与DIC均可有凝血功能障碍,而且前二者在疾病过程已属慢性DIC的范畴,在某些情况下,并可转变成急性DIC。DIC的病理过程中除凝血功能改变外,尚有纤溶功能的改变。本文以最常用的纤溶指标D二聚体与3P试验为观察对象,以了解其在上述疾病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D-二聚体(D-dimer)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对母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330例PE患者分轻度PE组(n=117)、重度PE组(n=213),另选同期本院住院待产的正常妊娠产妇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孕妇血清AFP、D-dimer、PLGF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PE的诊断预测效能;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检测指标与病情的相关性;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PE组与对照组AFP比较无差异(P>0.05),但D-dimer水平PE组高于对照组,PLGF低于对照组(P<0.05);D-dimer AUC值最高(387.51μg/L),预测PE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0.6%、100.0%;PLGF AUC值次之(217.33pg/ml),预测PE的敏感度为96.7%,高于D-dimer。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PE患者血清AFP、PLGF水平未见差异(P>0.05),但D-dimer轻度PE组低于重度PE组(P<0.05)。AFP与PE病情程度未见相关性(r=0.093,P=0.078),D-dimer与PE病情程度正相关(r=0.796,P=0.000),PLGF与PE病情程度负相关(r=0.114,P=0.031)。PE患者中,母体发生并发症、胎儿结局不良者血清D-dimer水平高于无并发症、胎儿结局良好者(P<0.05),AFP、PLGF未见差异(P>0.05);D-dimer对PE患者并发症可发挥一定预测效能,以579.53μg/L为cut-off,预测PE患者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0.9%、61.9%,另两项血清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不佳。结论:血清AFP、D-dimer、PLGF3个指标中,D-dimer对PE的预测价值及其与PE病情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用于预测PE患者母体并发症具有一定敏感度,但特异度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