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4篇
  免费   875篇
  国内免费   269篇
耳鼻咽喉   103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3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497篇
内科学   412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244篇
外科学   494篇
综合类   2492篇
预防医学   542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5241篇
  4篇
中国医学   2822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1036篇
  2013年   907篇
  2012年   1097篇
  2011年   1090篇
  2010年   835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644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作用。方法 :选SD 2 0~ 2 2月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参麦组、川芎参麦组 ,测各组脑电图幅度的变化 ,胃肠组织、血清、血液和下丘脑中的生化指标及胃肠生理变化。结果 :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组织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其保护作用机制与拮抗自由基损伤、调节ATP酶活性和降低肿瘤坏死因子及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高粘滞血症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合因素(高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素、牛血清白蛋白)、长时间(112天)造成高粘滞血症慢性模型;一次性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皮下注射(sc)肾上腺素造成急性高粘滞血症模型,分别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观察血管肉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慢性高粘滞血症模型血浆血栓素B2(TXB2)和内皮素(ET)浓度非常显升高,而6-酮-前列腺素F1x(6-酮)浓度非常显降低;急性高粘滞血症模型血管内皮分泌功能无显变化;长期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能调整、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异常状态;复方丹参滴丸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即时效应不显。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白莪星注射液对Hep - 2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根据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方法 ,计算出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所用药物的一般浓度 ,分 4组 :阴性对照组、治疗组 1 (1 0 0倍稀释 )、治疗组 2 (1 0 0 0倍稀释 )、阳性对照 (顺铂 4 0 μmol/l) ,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的表达。 结果  4组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72± 0 2 8%、3 34± 0 76 %、3 6 4± 0 2 1 %、4 6 0± 0 6 1 % ;1 0 0倍稀释组和 1 0 0 0倍稀释组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 (P <0 0 5 )。结论 白莪星注射液对VEGF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白莪星注射液抗癌的分子机制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和总结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如一次注射治疗未愈的,间隔4~6周重复给药,4次为一个疗程,醋酸曲安奈德总量不超过100mg,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结果:84例患儿,经1年随访,治愈率(90.4%),显效率(7.1%),无效率(2.4%)。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外观较满意,适合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5.
Ziehl-Neelsen-维多利亚蓝-碘绿复合染色法显示抗酸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示皮肤活检组织中抗酸麻风杆菌、弹力纤维和细胞等组织成分的复合染色法。方法 :运用Ziehl Neelsen(Z N)苯酚复红染色液、维多利亚蓝 (Victoriablue ,VB)染色液、碘绿 (iodinegreen ,IG)和马汀氏黄 (Mar tiusyellow ,MY)染色液对皮肤活检组织进行复合染色。结果 :组织内结核样结节中麻风杆菌显示为红色 ,细胞核呈淡绿色 ,细胞浆无色 ,结节周围的弹性纤维呈蓝色 ,基质呈淡黄色。结论 :Z N原法染色单一 ,对比效果差 ,应用碘绿、马汀氏黄和维多利亚蓝复合的改造染色液 ,能更好显示组织中的麻风杆菌 ,以及包绕于结核样结节周围的弹力纤维等成分 ,该方法是一种对比清晰 ,可靠的复合染色法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评价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复合红外光美容仪照射治疗1~8周,对照组采用暗疮面膜治疗1~8周,在治疗的第1、2、4、8周进行随访,严格记录每次治疗后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以治疗后炎性皮损减少百分率评价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秩和检验,P<0.05,两者治疗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出现一过性红斑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复合红外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起效快、疗程短、无痛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8.
复方天棘胶囊对老龄鼠血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昆明种老龄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复方天棘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灌服复方天棘胶囊溶液对实验性老龄鼠血气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鼠灌服2.0、1.0和0.5g/kg体重复方天棘胶囊溶液及5.0g/kg体重红参水煎液10天后,复方天棘胶囊各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的作用;且随剂量的递增,PaO_2和SaO_2明显升高,其中高剂量组升高PaO_2和SaO_2的作用最为明显(P<0.01);红本组SaO_2也有明显升高(P<0.01)。提示复方天棘胶囊具有升高PaO_2和SaO_2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抗肿瘤药复方三生注射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三生注射液是由生附片等六味中药组成的静注用灭菌水溶液。本文综合报道了该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分析,抗肺癌作用的药理及临床等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表明,本品是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的中药复方注射剂。  相似文献   
70.
Summary 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 were exposed to the neurohormone and basic opioid peptide -endorphin. -Endorphin induced a dose-dependent release of histamine from the mast cells. A significant histamine release was found at 5 mol/l of -endorphin and maximal release (35% of total) at 20 mol/l. The histamine release process was very rapid and terminated within 30 s at 37°C, and in this sense is very similar to the histamine release induced by compound 48/80 or neurotensin. The histamine release was temperature-dependent showing an optimum release around 30°C, and it was independent of available extracellular calcium, but was in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high ex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s. Naloxone, only in very high concentrations (10 mmol/l), inhibited the release, and the very same concentration also inhibited the neurotensin — as well as the compound 48/80-induced histamine release. Cromoglycate and benzalkoniumchloride, a 48/80 antagonist, both produced a progressive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endorphin-, neurotensin- as well as compound 48/80-induced histamine release. Taken together,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opioid peptide -endorphin induces a selective, energy-dependent release of histamine from peritoneal rat mast cells. The pattern of release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that of compound 48/80 and other basic peptides, such as neurotensin and substance P. In addition this pattern of release is similar to that induced by dynorphin. Send offprint requests to Anita Sydbom at the above add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