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358篇
内科学   24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148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436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39篇
  2篇
中国医学   57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咳喘宁"贴膏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L-8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咳喘宁”贴膏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L-8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成药组、激素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卵白蛋白致敏并诱喘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予内服桂龙咳喘宁、地塞米松和穴位贴敷“咳喘宁”贴膏进行治疗。治疗6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8、TNF-α含量并比较其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8、TNF-α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IL-8、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成药组和高、低剂量组IL-8、TNF-α水平降低不及激素组(P<0.01或P<0.05);高、低剂量组与成药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咳喘宁”贴膏,能降低哮喘大鼠血清IL-8、TNF-α水平,减轻免疫炎性反应,其疗效虽不及内服地塞米松,但等同于内服桂龙咳喘宁,对哮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月经前后手三阴经原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穴位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变化的关系,创建气血变化定量研究新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性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手三阴经原穴太渊、大陵、神门进行伏安特性检测。结果:月经前后太渊、大陵、神门穴均有部分扫描点电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大陵最为明显、太渊次之、神门最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三个穴位所有电阻发生明显变化的扫描点中,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变大的比率为70.6%。结论:穴位伏安特性随月经的进程而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穴位特异性。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而变大,这可能与月经后机体血量减少有关。穴位伏安特性有可能作为研究气血变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3.
一种新的用于图像稳定的特征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特征点的检测和提取是进行图像配准、目标识别和运动匹配的关键技术。针对不同的后继任务, 检测和提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多目标跟踪和识别技术中, 图像稳定是必要的处理过程, 而如何找到对应的特征点则是其难点所在。本文基于Gabor小波变换,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型自适应策略。该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在前后两帧图像中找出可能的对应特征点, 以便进行特征点匹配, 从而完成图像稳定。实验表明, 本文方法检测到的特征点能够确切代表两帧图像间的运动情况, 从而为图像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对比电针夹脊穴与电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电针夹脊穴的作用机理.方法:12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60例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60例采用电针循经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电针夹脊穴治疗相对循经取穴治疗来说,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简单的取穴方法.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36.
37.
柯月娇  张勇  蔡斌  宋洪涛  张晶 《安徽医药》2022,26(1):205-208
目的 对医院制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进行质量回顾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的不良趋势,保证制剂质量.方法 采用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法和风险级别判断矩阵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近五年生产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生产的30批次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质量符合法定标准,控制图显示该品种生产工艺较稳定,针对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含量波动较大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结论 控制图分析结合风险管理,更有利于我院持续、稳定地生产出质量优异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  相似文献   
38.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knowledg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better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daches. Current scientific evidence supports the role of manual therap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ension type and cervicogenic headache, but the results are still conflicting. These inconsistent results can be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maybe not all manual therapies are appropriate for all types of headaches; or maybe not all patients with headache will benefit from manual therapies. There are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ing that patients with a lower degree of sensitization will benefit to a greater extent from manual therapies, although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In fact, there is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presence of peripheral and central sensitization in chronic headaches, particularly in tension typ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eadache needs to extend beyond local tissue-based pathology, to incorporate strategies directed at normaliz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ensitivity. In such a scenario, this paper exposes some examples of manual therapies for tension type and cervicogenic headache, based on a nociceptive pain rationale, for modul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ypersensitivity: trigger point therapy, joint mobilization, joint manipulation, exercise, and cognitive pain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