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2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消痛灵搽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消痛灵搽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栀子、姜黄、乳香、没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定量分析消痛灵搽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TLC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大黄素在0.248~1.984μg,大黄酚在0.292~2.3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9.7%,RSD(0.64%;大黄酚为99.2%,RSD(0.8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复方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罗轶  黄卓谦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20-2421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妇乐糖浆中大黄素与大黄酚含量。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大黄素在0.021~0.53μg,大黄酚在0.019~0.3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100.6%,(RSD=2.5%,n=6),大黄酚为101.1%,RSD=(1.5%,n=6)。结论该方法灵敏,方便,分离良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根茎、根头部、根中部、根尖部、剩余根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根中各个部位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该植物中的两种生物活性成分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黄素的含量波动范围为0.01%~0.3%,而大黄酚含量在0.05%~0.9%之间变化。但它们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寻找毛脉酸模的最佳采收期及最佳药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4.
HPLC法测定清热暗疮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暗疮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 C18柱,以甲醇-0.1 %磷酸溶液(90:10)为流动相,测定波长:440 nm.结果大黄素与大黄酚得到完全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大黄素 0.0543~ 0.3258 μ g(r=0.99997)、大黄酚 0.1048~ 0.6288 μ g(r=0.99999).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 96.87 %,(RSD=1.98 %,n=6);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 96.22 %,(RSD=2.09 %,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清热暗疮片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利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与趋骨性,将大黄酚抗肿瘤药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连接,合成系列新型骨靶向抗肿瘤衍生物.方法: 合成大黄酚衍生物,MTT法测定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羟基磷灰石吸附试验评价该类药物的体外骨亲和性.结果: 合成了21个大黄酚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实验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亲和性,大部分化合物的亲和性高于阳性对照药四环素.结论: 大黄酚衍生物具有良好的骨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6.
许世霞 《中国药房》2008,19(18):1411-1413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曲胃痛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B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55∶45∶0.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大黄素、大黄酚的检测浓度分别在2.188~54.700、4.312~107.800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2%、98.45%,RSD分别为0.59%、0.43%。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神曲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7.
游离蒽醌在人肠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1,8-二羟基蒽醌(1,8-dihydroxyanthraquinone,DQ)、大黄酚(chrysophanol,CP)、大黄素(emodin,EN)、大黄酸(rhein,R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CN)在人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方法:以人源Caco-2细胞单层为药物的肠吸收转运模型,将DQ、CP、EN、RN、AE和CN与其共温孵进行吸收转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吸收转运量。结果:DQ、CP、EN、RN、AE和CN从顶侧(肠腔侧)向底侧(体循环侧)吸收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分别为(2.16±0.38)×10^-6、(3.00±0.09)×10^-7、(1.99±0.94)×10^-6、(4.58±0.20)×10^-6、(6.24±0.19)×10^-6和(7.34±0.61)×10^-6cm·s^-1;从底侧向顶侧吸收转运的Papp分别为(3.20±0.10)×10^-6,(4.50±0.02)×10^-7,(2.22±0.62)×10^-6,(4.94±0.39)×10^-6,(2.87±0.18)×10^-6和(6.80±0.37)×10^-6cm·s^-1。DQ、EN、RN、AE和CN的Papp值比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被动扩散机制、吸收良好的阳性对照化合物普萘洛尔的Papp值[(6.30±0.26)×10~cm·s^-1]小10倍,但比呈被动扩散机制、吸收不良的阳性对照化合物阿替洛尔的Papp值(〈1×10^-7cm·s^-1)大10倍。CP的Papp值与阿替洛尔的Papp值基本上在同一数量级。ATP耗竭剂碘乙酰胺不影响AE在两个方向上的转运。结论:DQ、CP、EN、RN、AE和CN在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DQ、EN、RN、AE和CN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CP属于吸收不良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8.
陈瑾 《医药导报》2008,27(12):1507-1509
[摘要]目的建立妇炎洁栓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甲醇 0.1%磷酸(78:22);流速:0.9 mL•min 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 ℃。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酚分别在1.015~8.120 μg•mL 1和1.325~10.600 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20%),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3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9.
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对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鸡血藤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及波谱解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藤茎中分得6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论: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鸡血藤所含化学成分,除文献报道的β谷甾醇外,还分离到白芷内酯(angelic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羽扇豆醇(lupeol)、羽扇豆酮(lupeone),大黄酚(chrysophanol),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及该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0.
流苏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从兰科植物流苏石斛(Denddrobium fimbriatum Hook.)茎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溶剂抽提、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分离出9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个,分别为大黄酚(3)、三十二烷酸(5)、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6)、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7)、β-谷甾醇(8)和鼓槌联苄(9),结论:大黄酚为资产从石斛属植物中分得,鼓槌联苄为首次从该积木教授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