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0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346篇
内科学   335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623篇
预防医学   768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463篇
  2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头孢丙烯在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有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4—9月在北京、上海、武汉和大连9家医院进行开放、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轻、中度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417例(上呼吸道感染227例,下呼吸道感染190例),头孢丙烯组222例,头孢克洛组195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发热程度、血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病原体种类和构成,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头孢丙烯组用药500mg,qd;头孢克洛组用药250mg,tid。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头孢丙烯500mg,bid头孢克洛组500mg,tid,疗程均为7-14d。头孢丙烯组总有效率(痊愈 有效)在上、下呼吸道感染中分别为94.7%和92.2%,高于头孢克洛组的91.5%和83.0%,但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共分离到病原菌151株(头孢丙烯组86株,头孢克洛组65株),头孢丙烯组细菌清除率90.8%,高于头孢克洛组的85.5%,但统计检验也无显著差异。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与副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的敏感性均较高,分别为90.9%一100.0%和91.9%一100.0%。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5.9%对4.6%,P>0.05),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用药后随访肝功能292例,肾功能295例,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头孢丙烯对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效果佳、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线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监测分析l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1年4月~2002年12月分离鉴定出的359株真菌.用目前常用的l0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分析。结果 在l0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是灰黄霉素(耐药率87.3%~100%),其次为氟康唑(42.8%-54.9%)和伊曲康唑(28.5%~50.9%)。结论 当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特别是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增高,敏感率降低,应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3.
我院近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我院近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细菌鉴定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在分离出的596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为1844.株(30.9%),占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标本中的检出率以痰液最高(66.1%),其次是分泌物(17.5%)和中段尿(12.6%):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小于30%的抗生素只有亚胺培南(12.7%)、头孢他啶(25.3%)和头孢吡肟(25.6%),其余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33.1%-80.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高,治疗该菌感染应根据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敏感药物及联合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4.
红霉素A硫氰酸盐与盐酸羟胺缩合成红霉素A-9-肟,在相转移催化下与甲氧乙氧氯甲醚成肟醚得罗红霉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氟康唑注射液临床流向进行调查以确定其用药的合理性;对二重感染病例的抗生素应用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方法采用时间段内大面积调查方法,对2003年9月至12月所用全部氟康唑注射液的临床流向进行全面调查,对确认的62例真菌二重感染病例的原发疾病、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抗生素使用的详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39瓶氟康唑注射液流向12个科室,84例患者,其中二重感染病例62例,占患者总数的74%;62例二重感染病例多存在免疫力低下,病情严重及耐药菌株感染的特定情况,10d之内抗生素应用品种达24种,单品种累计换算限定日剂量数(DDDs)达982。抗生素用药档次高、联用多、用时长。结论控制真菌二重感染已成为氟康唑注射液临床用药的主要目的;广谱、高效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是诱导二重感染的重要原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院内感染失控,二重感染增多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6.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灌注及栓塞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选择性子宫动脉PLE灌注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随访3~18个月 ,观察子宫及肌瘤缩小的程度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100 % ,子宫动脉造影显示肌瘤外层血管增粗纡曲 ,分支数量增多 ;肌瘤内部见致密的毛细血管网。30例栓塞后6个月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约48 % ,总有效率达100 %。结论 :PLE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 ,疗效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7.
48.
老年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部分临床科室老年患者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3份病历平均年龄82岁,使用抗菌药141人次,抗菌药使用率为61%。应用最多者为头孢菌素类(15种,97例次),占36.4%。静脉给药84例,占31.6%,口服给药13例,占4.9%;抗菌药联合用药68例次,占30.7%;使用前10位的抗菌药多数为国产药物。结论:我院老年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总体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9.
陈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14-1215
目的 探索一种疗程短、疗效好、患儿及家长易接受的根管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需行根管治疗的患儿162例,常规根管清理,试验组用抗生素糊剂充填乳牙根管,对照组用氢氧化钙糊剂,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经1年随访观察,抗生素组和氢氧化钙组乳牙根管充填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用抗生素糊剂一次充填乳牙根管疗程短、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非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调查 2 0 0 3年 12月份出院的非手术科室 6 2 9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2 9例中使用抗菌药物 381例 ,使用率为 6 0 5 7%。预防性用药占 4 4 10 % ,联合用药率为 31 76 % ,使用最多的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结论 用药基本合理 ,由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使医院在治疗、预防控制感染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