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15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18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026篇
综合类   835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55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简便使用供选择的无痛人流。方法:将ASAI级198例中止妊娠者随机分为笑气组、笑气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组、宫术安栓组、对照组。结果:笑气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完全(P<0.01),无人流综合征发生,局部用药组能减轻疼痛,但不能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而笑气组虽然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但不能完全消除疼痛。结论:笑气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2.
笑气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早孕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的早孕者随机分为A组(笑气吸入)、B组(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及C组(常规人工流产术),每组50例。对3 组镇痛效果、扩宫情况、术中出血量、子宫收缩幅度及呼吸、循环系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镇痛及扩宫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镇痛和宫颈扩张效果最佳。子宫出血量及子宫收缩幅度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笑气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无痛人工流产, 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良好,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复方吲哚美辛栓与卡孕栓在人工流产术中止痛和扩张宫颈作用。方法:将322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女,分为复方吲哚美辛栓组(n=140),卡孕栓组(n=182),观察两组对象术中疼痛程度、扩宫效果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方吲哚美辛栓组术中镇痛、扩张宫颈效果优于卡孕栓组(P<0·01,P<0·05),血卡孕栓组较复方吲哚美辛栓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P<0·05),卡孕栓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腹泻例数明显多于复方吲哚美辛栓组(P<0·01),其他副反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吲哚美辛栓较卡孕栓在人工流产术中具有明显的扩张宫颈、减轻疼痛的作用,且术后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硬膜外持续背景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布托啡诺、氯诺昔康和吗啡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布托啡诺组(B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第一泵:3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第二泵:B组以布托啡诺PCIA强化,L组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以吗啡PCIA强化。镇痛效应对术后1,2,4,8,12,16,20及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和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0~1h,~2h,~4h,~8h,~12h,~16h,~20h,~24h 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24h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3组患者未按压PCA泵的患者各为1例(5%),静脉用药量分别为(0·82±0·55)mg(B组),(11·40±2·80)mg(L组),(4·70±3·50)mg(M组),在相同时间段内3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Bromage分级及D1/D2值均相似。结论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的基础上,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布托啡诺与吗啡的镇痛效应比例约为1∶5。  相似文献   
85.
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足月妊娠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吸笑气外,其它观察指标同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及产痛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等。结果观察组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活跃期[(2.44±1.38)h]和总产程[(7.21±2.66)h]均短于对照组[(2.86±1.48)h和(7.88±3.10)h](P<0.05)。结论笑气吸入性镇痛产程时间短,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草酸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香草酸受体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家族中的成员,为治疗疼痛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7.
石星  王晶 《医药导报》2005,24(11):1014-1015
目的观察和评价伊班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28例确诊为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患者,均给予伊班膦酸钠4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750 mL静脉滴注,滴注持续时间>2 h,每4周1次,连续治疗2次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两次后止痛有效率(疼痛缓解>50%,缓解持续时间达到4周者所占比例)为75.0%,不良反应较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结论伊班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曲马多与芬太尼静脉PCA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 3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Ⅰ组)和芬太尼组(Ⅱ组),每组各15例。镇痛药物Ⅰ组为芬太尼20mg/L,Ⅱ组为曲马多20g/L。参数设置:负荷剂量2ml,持续输注剂量1ml,单次给药剂量1ml,锁定时间5min,每4小时最大限量30ml。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评分。结果 Ⅱ组病人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快于Ⅰ组(P〈0.01),两组疼痛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评分、镇痛满意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不同(P〈0.05)。结论曲马多与芬太尼静脉PCA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脏手术后病人,需注意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89.
镇关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镇关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dtis,RA)的作用。方法 以佐剂性关节炎(AA)、蛋清性关节炎、角叉菜胶性关节炎为实验病理目标,建立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棉球肉芽肿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扭体反应等病理模型。结果 镇关灵能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蛋清性关节炎、角又菜胶所致炎症的足跖肿胀度和棉球肉芽肿,抑制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并可抑制DTH。结论 镇关灵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0.
针刺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闫丽萍  马骋  李守栋  徐恒泽 《中国针灸》2004,24(12):869-871
目的:对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方法:从理论上就中西医学对痛和镇痛的认识以及当前针刺镇痛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实践,就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结论:随着针刺镇痛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