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5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727篇
儿科学   433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844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637篇
内科学   1657篇
皮肤病学   373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488篇
综合类   1111篇
预防医学   628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604篇
  5篇
中国医学   1110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77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47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36篇
  1975年   23篇
  1974年   15篇
  1973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时病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证”的运用,1)在温病领域的运用情况。雷氏治温病虽也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但所占比例较小,而广泛地使用脏腑辨证,且能明确反映温病的传变及分期特点。2)治泄痢的脏腑辨证特色,3)创新辨证脏腑证型。  相似文献   
92.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周边肺发育的观察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肺囊肿(CBC)与肺发育不全的关系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32例CBC患儿和18例正常对照,分别测量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值)及单位视野内第6级以上肺小动脉数(A值)。行肺小动脉Gomori醛复红弹力纤维染色;随访病例复查胸片,测量TLC、VC。结果 CBC组RAC值及A值低于正常对照,支气管型CBC的RAC值低于肺泡型;肺小动脉内、外弹性膜可见多处断裂,管壁平滑肌变性及肥厚;随访囊肿摘除及肺叶切除术后TCL、VC分别为对照的97%—98%、85%~90%。结论 CBC导致周边肺发育不全,宜尽早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93.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2001年间收治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行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术治疗17例,仅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29例中初诊仅9例为骨嗜酸性肉芽肿,8例为骨病变待诊人院,有12例均诊断为其它疾病。手术治疗的17例中11例痊愈,随访2~5年无复发,3例有残余低密度灶,2例有骨骼的畸形愈合,1例疗效差并已失随访;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中3例痊愈,2例病灶仍有待观察后必要时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7例中2例治愈,4例病灶明显缩小,症状消失,1例放弃治疗。结论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病变混淆而引致误诊或漏诊,X线平片是发现骨破坏病灶和随访嗜酸性肉芽肿的首选和主要的检查方法,强调与临床、病理结合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上以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为佳,在作活检术时尽可能刮除所有病变组织,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94.
辛芩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辛芩冲剂对变压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142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12例)接受辛芩冲剂口服,一次5g,一日3次;对照组(30例)接受千柏鼻炎片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二种药物均用药20天。观察的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并进行4分法评分,计算出治疗后积分改善率。结果:经过20天的治疗,辛芩冲剂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27.67%(31/112),显效率为43.75%(49/112),有效率为17.86%(20/112),无效率为10.71%(12/112),总有效率为89.29%(100/112);千柏鼻炎片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0%(0/30),显效率为6.67%(2/30),有效率为20.00%(6/30),无效率为73.33%(22/30),总有效率为26.67%(8/30)。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辛芩冲剂治疗组明显优于千柏鼻炎片治疗组,辛芩冲剂和千柏鼻炎片治疗组的病人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辛芩冲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5.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将近10年来同内有关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整理了针灸对该病的各种治疗方法,总结了变应性鼻炎针灸治疗的规律,评价了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了今后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6.
将 6 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 (30例 )和西药对照组 (30例 ) ,前者以益气温阳活血中药煎剂进行治疗 ,后者服用抗组胺药治疗 ,疗程均为 2周。观察比较治疗结束后即刻和停药 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鼻分泌物涂片中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3 3% ;停药 1个月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仍达 5 3 3% ,对照组总有效率则降为 2 3 3%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益气温阳活血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明显 ,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7.
蒙药紫癜灵治疗过敏性紫癜26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蒙药紫癜灵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年龄大小服用紫癜灵,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结果:共观察260例,其中治愈234例,占90%;显效13例,占5%;有效11例,占4%;无效2例,占1%。总有效率为99%。结论:蒙药紫癜灵对过敏性紫癜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8.
收集整理王泽涛教授曾在俄罗斯医疗队工作期间用针灸治疗阳萎、无精症、遗精、遗尿、癃闭、石淋等病的临床治疗宝贵经验.文中体现中医辨证分型,异病同治,取穴少而精,疗效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
针对普遍重视温阳 ,而对通阳认识不足 ,甚至以温代通的现象 ,以《伤寒论》为例 ,从通阳在于温和通阳不在温两个方面 ,探讨温阳与通阳在用药、治法及适应证候方面的区别 ,重在阐明通阳不在温的理论和辨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使两者对峙起来,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其本质是相通的,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定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