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芪附汤为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拟芪附汤为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100例,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的50例作对照观察,疗程4~6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1%,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15%,总有效率36%,组间比较P<0.01.  相似文献   
72.
杨苗苗  杨霖  李孝栋 《药学研究》2018,37(3):125-133,155
目的 分析文献中乌头疗效与安全应用的研究进展、用药特点与注意事项,促进该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临床合理与广泛的应用。方法 通过检索秦汉时期至今的主要书籍和文献,从乌头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炮制方法、药代动力学、民间应用、临床疗效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提出乌头安全有效的应用前景和现代制剂研制的基本要求。结果 乌头有抑瘤、镇痛、提高免疫力、抗炎等作用,其药效物质为乌头类生物碱,其毒性大小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体内研究显示乌头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代谢较快,但不同文献中同一成分生物半衰期数据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分别为:乌头碱0.936~20.130 h,新乌头碱1.490~20.930 h,次乌头碱1.930~17.300 h,导致体内消除速率和蓄积时间明显不同;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毒副作用主要与合理炮制、恰当配伍、正确服用、控制剂量,避免误服等操作的失当以及个体差异相关。结论 乌头应用的民间基础扎实,镇痛等疗效确切,炮制工艺、药理毒理与临床应用等数据翔实,建议加强体内研究数据的确证,开展临床安全的再评价,进一步阐明乌头的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3.
徐丹  范颖 《中医药学刊》2010,(5):1062-1063
通过对参附汤方源的考证,以及对参附汤方中参、附药量配比衍化历史的分析总结,旨在挖掘历代医家应用参、附配伍治疗疾病的关联与潜在规律,阐释人参与附子配伍的内涵,为中医临床合理应用参附汤和参、附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附子的回阳救逆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量效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客观实验依据。 方法 :制备附子供试药液,采用低钙任氏液建立离体蛙心心衰模型,测定振幅增长;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内皮素(ET)及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统计实验数据绘制量效曲线,线性回归分析剂量与相应实验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附子能有效增强离体正常及心衰蛙心心肌收缩力,且在一定范围内给药剂量与此效应存在良好线性相关;与模型组相比附子能有效降低肾阳虚小鼠血浆c-GMP,ET,升高c-AMP,c-AMP/ c-GMP值,增加胸腺、脾脏指数,改善阳虚体征,且在0.72~5.78 g \5kg-1剂量与c-GMP,c-AMP/ c-GMP、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分别呈良好线性关系,在0.72~7.22 g \5kg-1剂量与c-AMP呈良好线性关系,在0.72~4.33 g \5kg-1剂量与ET呈良好线性关系。 结论 :附子回阳救逆功效显著,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一旦超出相应剂量范围易出现毒性反应,影响动物存活,多实验剂量换算提示附子临证的安全剂量范围可能为5.56~44.44 g \5d-1。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白鼠的镇痛药理效应.方法: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小白鼠对疼痛的反应.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水煎醇沉液和水煎液均能明显降低小白鼠对热疼痛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颅通定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的醇沉液和水煎液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参附(Shenfu,SF)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害(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SF组,其中缺血再灌注组、SF组建立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6 h分离培养受体移植肝脏的Kupffer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免疫荧光法、ELISA等实验技术检测Kupffer细胞GR的mRNA和蛋白表达、NF-κB的蛋白表达、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Kupffer细胞G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830.19±71.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65.41±37.63,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F组GR水平明显上升(P<0.01),NF-κB活性、TNF-α表达量(543.59±41.27)明显下降(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Kupffer细胞GR的表达下调,NF-κB的激活;参附预处理可以改善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乌头汤加味配合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RA患者按初诊顺序进行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乌头汤加味配合云克治疗)与对照组(口服雷公藤片)各28例。治疗后8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率达42.86%,总有效率达85.71%,对照组分别为25.00%和67.86%,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及R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乌头汤加味配合云克静脉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8.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痛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痹病因病机为阳气虚弱,风寒湿邪侵袭.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阴袁证,主治阳虚感寒之轻证.独活寄生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独活寄生汤合用治疗痛痹疗效显著,使寒邪借助细辛,独活、防风等药物之透散,使风寒湿邪居无定所,以防闭门留寇之弊.  相似文献   
79.
朱琳  郭立中 《河南中医》2015,35(2):243-245
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郭立中以扶阳理论为指导,"温潜法"贯彻始终。其认为温潜肾阳应以上、中二焦畅通为前提,故具体治疗应分清主次,治有先后,本案治疗之初,郭教授首先辨清患者的病理状态为"阳虚阴浮";然后辨别上焦肺卫有无外邪,有外邪者先祛除外邪,但是同时需要顾护正气;再者,辨别中焦是否通畅,中焦不通者先通中焦,方法一般分为温补中土法和温降中土法,只有在上中二焦均畅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四逆汤、封髓丹合方温潜浮阳。  相似文献   
80.
杨洪涛运用附子组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以肾阳虚多见,故温补肾阳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用治法,温补肾阳多用附子、杜仲、淫羊藿等药。附子偏于温燥,以祛寒见长。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附子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为主,附子有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邓剑英用附子组成治疗肾病综合征使撤停强的松后复发率明显降低,临床缓解率大大增加。有报道用大黄、附子配伍;可以扶阳降浊,有降低由于肾功能衰竭所致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