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28篇
  免费   12335篇
  国内免费   12828篇
耳鼻咽喉   1592篇
儿科学   3574篇
妇产科学   2119篇
基础医学   18943篇
口腔科学   2131篇
临床医学   26231篇
内科学   22905篇
皮肤病学   2091篇
神经病学   4918篇
特种医学   48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9篇
外科学   10348篇
综合类   58436篇
预防医学   15944篇
眼科学   1797篇
药学   20156篇
  221篇
中国医学   10666篇
肿瘤学   14254篇
  2024年   1536篇
  2023年   5583篇
  2022年   4985篇
  2021年   5510篇
  2020年   4936篇
  2019年   5291篇
  2018年   3101篇
  2017年   4452篇
  2016年   5243篇
  2015年   5526篇
  2014年   8025篇
  2013年   8228篇
  2012年   10502篇
  2011年   11778篇
  2010年   11259篇
  2009年   11566篇
  2008年   12466篇
  2007年   11887篇
  2006年   11577篇
  2005年   12533篇
  2004年   10730篇
  2003年   10559篇
  2002年   8514篇
  2001年   7672篇
  2000年   5899篇
  1999年   4965篇
  1998年   4215篇
  1997年   3299篇
  1996年   2612篇
  1995年   2116篇
  1994年   1435篇
  1993年   814篇
  1992年   659篇
  1991年   589篇
  1990年   478篇
  1989年   492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替代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探讨潜在的机制。方法为1例因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出现幻觉而拒绝服药的PD患者行粪菌移植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PD问卷(PDQ3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Bristol便秘评分、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量表)对患者移植治疗前及移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4周、12周的粪菌进行16 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菌群。结果与移植治疗前相比,移植治疗后HAMD、HAMA、PDQ39、PSQI、Bristol便秘评分、UPDRSⅢ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粪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显示粪菌移植治疗后拟杆菌属丰度下降,而瘤胃、布劳特、普雷沃等菌属丰度增高。结论粪菌移植对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症状均显示出明显效果,其机理可能与重建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患者头痛天数及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头痛程度将90例MO受试者区层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Ⅰ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治疗Ⅱ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非经非穴点,每次留针30分钟,5次/周,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的随访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头痛天数的变化情况以判定疗效,并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肘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患者的头痛天数无显著差异( > 0.05),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头痛天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 0.05);治疗Ⅰ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治疗Ⅱ组和对照组( < 0.001),治疗Ⅱ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 < 0.05);②3组治疗前CGR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 0.001),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0.05);治疗Ⅰ组CGRP治疗结束4周随访的表达较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 0.01),治疗Ⅱ组CGR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1)。结论 ①八脉交会穴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能明显改善MO患者的头痛天数,同时降低MO患者血清CGRP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MO的机制之一;②非经非穴点的针刺效应无持续性,而八脉交会穴的针刺效应具有持续性;③八脉交会穴可以充分发挥复式针刺手法的治疗效应,提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注意腧穴配伍,恰当的针刺手法更是提高临床疗效、事半功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的最终确诊为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10例,另选取同时期内急性CO中毒患者1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浆HMGB1水平进行检测。另外,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分析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HMGB1水平变化及与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期血浆HMGB1水平为(14.23±10.32)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7.93±4.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5);CO中毒迟发性脑病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浆HMGBl水平与HDS以及ADL评分呈现显著正相关(r=0.610;r=0.605;r=0.607;r=0.610,P<0.05)。结论HMGBl参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炎症反应前过程,且与HDS以及ADL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5.
《中国药房》2019,(5):601-607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B4(AB4)对肝癌细胞Huh-7及其荷瘤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h-7细胞分为AB4给药组、阴性对照组(等体积培养液)、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0μmol/L),运用MTT法检测0、3、6、12、25、50、100、200、400、800、1 60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12、24、36、48 h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克隆形成试验评估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的克隆细胞数;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后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等凋亡蛋白的表达。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0 mg/kg)和AB4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每组3只,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连续19 d,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变化。结果:AB4对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50μmol/L后增加不明显,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作用24 h后增加不明显,AB4的IC50为(56.76±1.756)μmol/L。与阴性对照组比较,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的克隆细胞数明显减少、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B4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荷瘤裸鼠的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肿瘤细胞轮廓逐渐模糊,出现核固缩、核质不清晰、核碎裂现象,其抑瘤率分别为25.93%、39.15%、46.26%、42.83%。结论:AB4对Huh-7细胞及其荷瘤裸鼠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Bcl-2比例、活化Caspase-3、裂解PARP、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6.
87.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中国药房》2019,(4):488-492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B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经培养、鉴定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10μmol/L)以及知母皂苷B低、中、高剂量组(1、10、100μmol/L)。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完全培养基1 000μL,给药组给予含相应药物的完全培养基1 000μ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法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复氧后,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释放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中水通道蛋白4(AQP-4)、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细胞相对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细胞相对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知母皂苷B可明显降低细胞损伤程度、增强细胞活力,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AQP-4和IL-6、IL-1β、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9.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属于蛋白磷酸酶超家族,能够将蛋白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度的炎症反应能够对正常组织产生损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及不可逆结构破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PTP1B在组织炎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调控炎症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影响组织细胞的凋亡,两者共同作用促进组织炎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将综述PTP1B在不同组织炎症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研究及发现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锌指蛋白A20(也称TNFAIP3)是一种可在多种炎症条件,如LPS、IL-1、TNF-α等刺激下,被激活的具有去泛素化和泛素化双重功能的胞质蛋白。目前,A20被认为是NF-κB的负调控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最新研究表明,A20参与了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该文对A20的起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