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71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25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Upper limb function impairmen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equela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jury, especially in stroke patients and when spinal cord injury produces tetraplegia. Conven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cannot provid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patient performance and the effec tiveness of therapies. The most common assessment tools are based on rating scales, which are inefficient when measuring small changes and can yield subjective bias.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an inertial sensorbased monitoring system composed of five sensors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complex movements of the upper limbs, which are common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 devel oped a kinematic model with nine degrees of freedom to analyze upper limb and head movements in three dimensions. This system was then validated using a commercial optoelectronic system.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 inertial sensorbased motion tracking system can be used in patients who have upper limb impairment through data integration with a virtual realitybased neurorehabili t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的铒激光切割骨组织骨愈合过程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8只兔子,在兔子的颅盖骨上制备直径2mm的4个圆形骨缺损。激光组:能量100mJ,200mJ,400mJ的铒激光分别制备的骨缺损,对照组:种植手机制备的骨缺损。于术后1周,3周,4周,6周分别处死2只兔子取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3周100m.1激光组平均灰度值与200mJ,400mJ激光组及对照组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周激光组之间及与对照组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制备的骨缺损愈合过程中PDGF的表达较传统种植手机组高,且能量为200mJ时PDGF的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比分析5种暂时冠桥材料的抗压强度。方法:参照标准制作直径4 mm,高6 mm的圆柱形试件50个,甲基丙烯酸酯即自凝树脂(A组)、Integrity(B组)、Luxatemp(C组)、Temphase(D组)、Protem 3 Garan(tE组)5种暂时冠桥材料试件各10个,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其抗压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抗压强度(210.28±20.07)MPa,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E组抗压强度最高(304.55±24.50)MPa,B、C、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D、E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和E组间抗压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暂时冠桥材料抗压强度间存在较大差异,Bis-acryl类材料较甲基丙烯酸酯类材料抗压强度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总结以病人为中心的口腔科门诊数字化建设的经验。方法:从诊疗手段、就医流程、医疗文书以及科室管理4个方面总结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口腔科门诊数字化建设的概况。结果:2009年以来开始进行El腔科门诊的数字化建设,经过3年多的运行,科室工作流程优化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结论:科室的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估乳牙及年轻恒牙牙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以及VEGFR-2阳性细胞的空间分布。方法:10颗健康的乳牙和10颗健康年轻恒牙采用抗VEGFR-2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的方法并借助Image-Pro-Plux软件分析系统测量牙髓细胞中VEGFR-2的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牙及年轻恒牙的牙髓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R-2的免疫染色均为阳性。在乳牙牙髓中VEGFR-2阳性细胞趋向于靠近成牙本质细胞层,年轻恒牙中VEGFR-2的免疫染色的空间分布更加一致。乳牙的牙髓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VEGFR-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且表达高于年轻恒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R-2在乳牙及年轻恒牙牙髓的血管内皮细胞均能表达,表明这些细胞能够对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的形态变化及成活信号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前牙龈下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颗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外伤前牙进行正畸牵引至平龈后行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桩冠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前、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PD、SBI、TM值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在修复前明显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稳定。结论: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桩冠修复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患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材料对全瓷冠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螺旋CT断层图像,构建上颌第一磨牙舌侧1/2缺损桩核及全瓷冠修复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设计垂直集中载荷600N的加载方式,利用ANSYS软件分析全瓷冠的最大张应力和vonmises应力值。结果:全瓷冠的VOllraises应力和最大张应力均集中于载荷加载部位,并呈放射状向周围递减,vonnlises应力的集中区域向颊侧方向延伸。结论:桩核材料弹性模量不同对全瓷冠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大,临床上应根据牙体缺损情况选择桩核材料。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Er:YAG激光照射处理对正常牙本质粘接的影响,得出牙本质粘接时最佳照射时间参数,以提高牙冠使用寿命。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5~30岁患者因正畸原因拔除的牙根发育完整、无修复体、无折裂的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10颗牙,经保留颌面牙本质处理后分别接受Er:YAG激光照射0、1、2、3、4、5s,与树脂粘接制作拉伸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剖面。结果 Er:YAG激光照射组(B~F组)树脂粘接强度明显大于未照射组(A组);在激光照射组中,B~D组粘接强度递增,D组达峰值,但随着照射时间继续延长,E、F组粘接强度随之降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组表面光滑、平整,与黏结剂嵌合程度差;B~E组牙本质表面清洁、粗糙、无热损伤痕迹;F组表面粗糙度最明显,有热损伤痕迹,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焦化或碳化的迹象。结论 Er∶YAG激光处理正常牙本质的最佳照射时间应该为3~4s。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0月,选取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接受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次治疗后都辅以维C导入及胶原蛋白修复面膜外敷,每2周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每日2次,每次250mg,连服半年。1个疗程结束即评判疗效,治疗期间及1个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优于单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和X线根尖片在牙根纵裂诊断中的准确度,探讨CBCT对牙根纵裂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检查中疑似牙根纵裂患牙50例,分别进行X线根尖片、CBCT检查诊断和外科手术诊断;对X线根尖片和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83.33%)高于X线根尖片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47.61%),P<0.05。结论:CBCT比X线根尖片能更准确诊断牙根纵裂,有助于牙根纵裂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