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71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25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P物质对离体大鼠心脏急性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Sham组).急性冠脉结扎(coronaryarteryocclusion,cAO)组(CAO组)、P物质(substancePSP)干颊组(SP-CAO组),P物质受体拮抗剂(D-SP)干预组(D-SP-CA0组)。麻醉后分离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流离体心脏.记录CAO前10min及CAO后60min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结果:离体大鼠心脏CAO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比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多.且绝大多数集中在CAO后10-30min之间,SP可以显著降低cAO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并且这种作用可被D—SP有效逆转。结论:SP可明显减少离体大鼠灌流心脏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全缘绿绒蒿药材中槲皮素的薄层色谱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全缘绿绒蒿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槲皮素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21(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O.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360nm;流速,0.8ml/min。柱温:35℃。结果:各批全缘绿绒蒿药材TLC色谱中均能检出槲皮素;槲皮素HPLC色谱峰与其它色谱峰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04304~0.25824μg范围内,呈艮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14%,RSD=1.24%(n=6)。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为控制全缘绿绒蒿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四神丸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以评价制剂中补骨脂的炮制情况。方法样品水提液经固相萃取技术净化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氯离子含量。色谱柱为IonPacASl9柱(250mm×4mna,5μm),淋洗液为KOH溶液梯度洗脱,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EcD),抑制器电流为25mA。结果氯离子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001~0.051g/L,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5.4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能有效评价四神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考察钙通道阻滞剂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和DBP均优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SBP和DBP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82%,对照组为78.18%,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5.5%,对照组为13.6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张勇  刘义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14-415,417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造成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9 mg/kg阿司匹林治疗组(ASA治疗组),每组8只,另选8只健康雄性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灌服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腺组织Caspase-3、Bax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Bcl-2/Bax比值降低;ASA治疗组大鼠,血糖减低,胰岛素提高,减低Caspase-3、Bax表达,提升Bcl-2的表达,并明显提高Bcl-2/Bax比值。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胰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3种门冬胰岛素30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2次,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B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3次.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C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2次.联合二甲双胍片和阿卡波糖片治疗。收集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方案控制患者血糖效果理想.疗效和安全性相似.组间无显著。眭差异.但3组间SDBG有显著性差异.B组〈C组〈A组(F=6.02.P〈0.01):A组晚餐前血糖值最高(7.14±1.06mmol/L.F=5.63.P〈0.05)。结论:B组方案血糖波动最小.A组方案晚餐前血糖控制效果差于B组和C组.治疗早期C组方案控制血糖显效更快。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组患者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76±15.64)min、(31.57±21.72)ml和(4.55±0.87)d,对照组分别为(118.61±24.58)min、(65.83±22.06)ml和(8.29±2.24)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食欲、肝区不适、睡眠、大小便等的影响。方法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的12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度)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干预组在给予阿拓莫兰、甘利欣等保肝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八段锦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在同样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早期卧床休息,进入恢复期后患者自行活动。分别于患者入院24h内及干预后2、4、8周时对患者的食欲、肝区不适症状、睡眠时间、握力、体重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食欲在八段锦运动干预后2周就明显改善,干预后8周时所有患者均食欲较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2、4周时肝区不适症状缓解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时,干预组所有患者均无肝区不适,明显优于对照组(82.3%);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2、4、8周时睡眠状况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疗法能够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食欲,增加摄入量,改善患者肝区疼痛等不适症状,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长期锻炼的一种新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对医疗操作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染源的预警效果。方法对解放军第454医院992例连续入院的手术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3ml,针对HBsAg阳性和阴性HBV携带者进行传染性定量检测和分类比较。结果 992例外科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者156例。HBsAg阳性和阴性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3.7%和9.0%;传染性范围分别在0~1×109 ID/ml、0~1×104 ID/ml。26.3%的HBsAg阳性者HBV DNA阴性;1.0%的HBsAg阴性HBV携带者HBV浓度=1×104 ID/ml;75.6%的HBsAg阳性者HBV浓度<1×105 ID/ml,3.8%的HBsAg阳性者HBV浓度>1×107.5 ID/ml。结论以HBsAg为传染源替代指标对医疗操作中非传染源的预警效果良好,而对传染源的预警效果较差,表明HBsAg监控法预防护理人员HBV职业感染的效价比较低,实用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在内镜导航系统引导下行眶颧复合体骨折复位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在内镜导航系统辅助下行眶颧复合体骨折复位术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2例患者面中部及眼眶外形明显改善,眼球内陷基本矫正;15例患眼复视和眼球运动受限消失,6例得到改善,5例无明显改善;咬合关节紊乱治疗效果满意,仅1例存在咬合紊乱、1例张口受限。结论内镜导航系统引导下行眶颧复合体骨折复位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前后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强功能锻炼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