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71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25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总结以病人为中心的口腔科门诊数字化建设的经验。方法:从诊疗手段、就医流程、医疗文书以及科室管理4个方面总结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口腔科门诊数字化建设的概况。结果:2009年以来开始进行El腔科门诊的数字化建设,经过3年多的运行,科室工作流程优化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结论:科室的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估乳牙及年轻恒牙牙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以及VEGFR-2阳性细胞的空间分布。方法:10颗健康的乳牙和10颗健康年轻恒牙采用抗VEGFR-2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的方法并借助Image-Pro-Plux软件分析系统测量牙髓细胞中VEGFR-2的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牙及年轻恒牙的牙髓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R-2的免疫染色均为阳性。在乳牙牙髓中VEGFR-2阳性细胞趋向于靠近成牙本质细胞层,年轻恒牙中VEGFR-2的免疫染色的空间分布更加一致。乳牙的牙髓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VEGFR-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且表达高于年轻恒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R-2在乳牙及年轻恒牙牙髓的血管内皮细胞均能表达,表明这些细胞能够对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的形态变化及成活信号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前牙龈下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颗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外伤前牙进行正畸牵引至平龈后行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桩冠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前、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PD、SBI、TM值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在修复前明显增加,但随时间延长逐渐稳定。结论:正畸牵引与冠延长术、桩冠修复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mm以上的患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材料对全瓷冠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螺旋CT断层图像,构建上颌第一磨牙舌侧1/2缺损桩核及全瓷冠修复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设计垂直集中载荷600N的加载方式,利用ANSYS软件分析全瓷冠的最大张应力和vonmises应力值。结果:全瓷冠的VOllraises应力和最大张应力均集中于载荷加载部位,并呈放射状向周围递减,vonnlises应力的集中区域向颊侧方向延伸。结论:桩核材料弹性模量不同对全瓷冠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大,临床上应根据牙体缺损情况选择桩核材料。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Er:YAG激光照射处理对正常牙本质粘接的影响,得出牙本质粘接时最佳照射时间参数,以提高牙冠使用寿命。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5~30岁患者因正畸原因拔除的牙根发育完整、无修复体、无折裂的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10颗牙,经保留颌面牙本质处理后分别接受Er:YAG激光照射0、1、2、3、4、5s,与树脂粘接制作拉伸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剖面。结果 Er:YAG激光照射组(B~F组)树脂粘接强度明显大于未照射组(A组);在激光照射组中,B~D组粘接强度递增,D组达峰值,但随着照射时间继续延长,E、F组粘接强度随之降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组表面光滑、平整,与黏结剂嵌合程度差;B~E组牙本质表面清洁、粗糙、无热损伤痕迹;F组表面粗糙度最明显,有热损伤痕迹,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焦化或碳化的迹象。结论 Er∶YAG激光处理正常牙本质的最佳照射时间应该为3~4s。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0月,选取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接受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次治疗后都辅以维C导入及胶原蛋白修复面膜外敷,每2周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每日2次,每次250mg,连服半年。1个疗程结束即评判疗效,治疗期间及1个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优于单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和X线根尖片在牙根纵裂诊断中的准确度,探讨CBCT对牙根纵裂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检查中疑似牙根纵裂患牙50例,分别进行X线根尖片、CBCT检查诊断和外科手术诊断;对X线根尖片和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83.33%)高于X线根尖片诊断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47.61%),P<0.05。结论:CBCT比X线根尖片能更准确诊断牙根纵裂,有助于牙根纵裂诊断。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Notch通路相关基因蛋白Notchl、Notch2在移行细胞肿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比检测Notchl、Notch2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各30例中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个级别肿瘤中均存在Notchl、Notch2的表达;Notchl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6791,P=0.0021)。Notch2在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具有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现上升趋势,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6612,P=0.0001)。Notchl在尿路上皮癌中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负相关(P〈O.05),与肿瘤体积、TNM分期无关(P〉O.05);Notch2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O.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O.05)。Notchl和Notch2在移行细胞肿瘤不同病变中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r=-0.6608,P〈0.05)。结论Notchl、Notch2介导的上皮间质转换参与移行细胞肿瘤恶变,同时两者在移行上皮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刘霜△  闫卉 《天津医药》2018,46(2):195-198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30 例肯氏 Ⅰ、 Ⅱ类牙列缺损患者, 按口腔内余留牙和牙槽嵴黏膜条件相近、 肯氏分类及亚类相同的 2 例为一对, 分为 65 对, 均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修复组。比较 2 组的适应期调改次数, 适应期结束后咀嚼是否有力, 咀嚼时游离端基托是否存在肉眼可见活动度、 基牙龋坏、 基齿松动和食物嵌塞情况。结果 临床路径组在适应期调改次数低于传统方法组[1.0 (1.0, 2.0) 次 vs. 3.0 (2.0, 4.0) 次]; 适应期结束后调改后咀嚼有力的比例 (93.85% vs. 76.96%) 高于传统方法组, 出现肉眼可见动度 (0 vs. 15.38%)、 基牙龋坏 (1.54% vs. 13.85%)、 基牙松动 (0 vs. 12.31%) 及食物嵌塞 (1.54% vs. 15.38%)比例均低于传统方法组 (均 P<0.05)。结论 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遵循临床路径方法制作可摘局部义齿能够减小功能状态下义齿的不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黏附、膜融合的影响。方法:在病毒和细胞接触期间采用转换温度方法观察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对RSV黏附、侵入的影响。结果:温度转换前(黏附阶段)加入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实验组和对照组OD值无差异;温度转换后(侵入阶段)加入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组OD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的抗病毒作用在呼吸道合胞病毒黏附后的膜融合及侵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