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右旋美托咪啶组(Dex)采用右旋美托咪啶5 μg·kg-1·h-1恒速输注2 h;拮抗剂组(Dex+Yoh)于开启注射泵前10 min经尾静脉输注拮抗剂育亨宾1 mg/kg,余用法同上组;对照组(Con)以同等速度输注生理盐水2h。所有大鼠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术,缺血90 min后再灌注。观察术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水肿指数以及脑组织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核蛋白NF-κBp65表达量。 【结果】再灌注24h后,脑梗死体积的比较显示Dex组(17 ± 2.8)%较Dex+Yoh组(38 ± 4.9)%与Con组(42 ± 5.7)%明显减小(P < 0.05),水肿指数比较显示Dex组(1.021 ± 0.098)较Dex+Yoh组(1.342 ± 0.137)与Con组(1.417 ± 0.10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脑组织IL-1β、TNF-α及NF-κBp65蛋白表达量的比较均显示Dex组较Dex+Yoh组与Con组明显下降(P < 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根治性放疗后骨转移鼻咽癌患者在其骨转移病灶接受局部放射治疗的生存结果。 【方法】 选取2001年2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231例鼻咽癌骨转移病人纳入这项研究,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比有无接受骨转移病灶放射治疗病人的生存差异,并确定其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与没有接受骨转移放射治疗的一组对比(中位生存时间: 15个月),接受骨转移病灶放射治疗的一组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P < 0.001)。与年轻组(≤ 45岁)、孤立性骨转移(单个或两个病灶),和不合并其他器官转移一样,骨转移灶放疗是本组患者的独立保护性预后因素(危险比:0.705;95%置信区间:0.536-0.928;P = 0.013)。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不管在孤立性骨转移、多发性骨转移、单个器官转移、多个器官转移,还是在大龄组(> 45岁),接受骨转移病灶放射治疗组的总生存时间始终优于没有接受骨转移放射治疗组(P < 0.05),但是在年轻组中例外(P = 0.403)。【结论】 对根治性放疗后骨转移鼻咽癌患者实施骨转移灶放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是这个结论需要配对均衡的病例对照或随机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叶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40例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临产孕妇(case group)、同孕周健康孕妇(control group)各22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两组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水平差异;14C 放射法测定两组孕妇MTHFR的活性;Taqman-MGB技术检测两组孕妇MTHFR基因的5个SNP分型差异。【结果】 早产临产孕妇的血浆Hcy 水平(μmol/L)明显高于同孕周健康孕妇的血浆Hcy水平 (7.56 ± 2.97 vs. 5.96 ± 2.54, P = 0.015),而早产临产孕妇的血浆叶酸水平(μmol/L)明显低于同孕周健康孕妇血浆叶酸水平(16.21 ± 2.91 vs. 18.53 ± 3.44, P = 0.002)。早产临产孕妇MTHFR的活性(nmol·mg-1·h-1)明显低于同孕周健康孕妇MTHFR的活性(13.33 ± 3.16 vs. 26.86 ± 5.63, P = 0.000)。在MTHFR基因中rs1801131和rs1801133在早产临产孕妇组与同孕周健康孕妇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产儿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叶酸水平影响,并与MTHFR基因SNP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继发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sMGUS)在接受不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发生率,分析其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结果,分析sMGUS患者的IFE图谱特征,对sMGUS组和非sMGUS组疗效分布组成进行比较,对2组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515例MM患者中含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治疗的患者73例,单纯联合化疗患者442例,共发现35例sMGUS,总发生率为6.8 %;经auto-SCT治疗和单纯联合化疗治疗后sMGUS的发生率分别为19.2 %(14/73)和4.8 %(21/4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7,P=0.002);sMGUS组与非sMGUS组在初诊MM时的M蛋白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96,P=0.380);sMGUS组与非sMGUS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7 %(16/35)和14.3 %(59/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1,P<0.001),2组疗效分布组成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分析,sMGU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5~112个月),非sMGU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12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auto-SCT治疗患者单独分析,经auto-SCT治疗后出现sMGU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8个月(5~111个月),未出现sMGUS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9.3个月(2~12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sMGUS的发生可能与免疫重建或经大剂量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免疫失调有关,MM经auto-SCT治疗后出现sMGUS的概率大于经单纯联合化疗治疗者,同非sMGUS患者相比,sMGUS患者有着更好的疗效和预后,但对于auto-SCT治疗患者,发生sMGUS并非是一个良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持续高热、肝脾进行性增大、血三系细胞减少,骨髓中可见不典型细胞,FCM检查示骨髓中NK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83.3 %,免疫表型为CD34-、CD2+、CD7+、CD3-、CyCD3+、CD5-、CD16+、CD56+、CD30-、CD4-、CD8-、CD117-、CD11c-、CD19-、CD45++、SSC+~++,TCR、IgH基因重排阴性,染色体正常,诊断为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结论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疾病进展迅速,早期容易误诊,FCM免疫分型结合骨髓细胞学涂片具有简便、快捷、可行、创伤性小的优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LP1/MNAR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普通培养基和加入E2的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下游靶基因c-fos,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转染后 PELP1/MNAR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86%和65%(P < 0.05)。转染后Ishikaw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P < 0.05), 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 (P < 0.05)。加入雌激素后,三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组增殖抑制明显(P < 0.05),S期比例降低(P < 0.05)。转染组ER下游基因c-fos、cyclin-D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PELP1/MNAR的表达能能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ER靶基因蛋白表达,PELP1/MNAR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von Hippel-Lindau(VHL)病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 对9例伴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VHL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其眼部及其他系统病变。【结果】随访8~11年,平均9.1年。随访末期所有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均双眼受累,共18眼,治疗前与随访末期最佳矫正视力不变的有12眼(66.7%),提高1眼(5.6%),下降5眼(27.7%)。随访末期5例(56.6%)合并肾肿瘤,5例(56.6%)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例因肾细胞癌死亡。【结论】伴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VHL病患者中,眼部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病变经早期及时治疗远期效果稳定,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肾肿瘤是常见的其他系统病变,肾肿瘤的远期预后不良。VHL病的处理需要早期发现,多学科合作,规范随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指标早期监测效能。【方法】76例肾癌患者在我院接受肾部分切除术,术后根据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急性肾损伤生化指标判断急性肾损伤的效能。【结果】 24例(31.6%)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其余52例(68.4%)患者术后未发生肾损伤,肾损伤组患者术中肾血管阻断的时间(min)较非肾损伤组长(30 ± 19 vs 24 ± 9, P = 0.03),肾损伤组有5例(20%)患者术中接受输血而非肾损伤组仅有8例(15%)患者接受输血(P = 0.011),肾损伤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肾损伤组患者长(P = 0.017)。术后24 h和48 h血清胱抑素C水平具有良好预测急性肾损伤效能,其AUC分别为0.790 [95%CI 0.688 ~ 0.893, P = 0.000 )和0.754 (95% CI 0.646 ~ 0.863, P = 0.000)。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包括输血 (P = 0.028)和术后24 h血清胱抑素C浓度(P = 0.018)。【结论】术后血清胱抑素C可能是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监测指标,输血和术后血清胱抑素C浓度可能是术后急性肾损伤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检的2 120例孕妇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包括TT4、FT4、TSH、TPOAb,并随访其妊娠结局。根据美国国家生化研究院推荐的标准,并结合妊娠结局,筛选出“正常孕妇”751例:早孕133例,中孕388例,晚孕230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TT4、FT4、TSH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结果】 TT4、FT4服从或经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TSH不服从正态分布。“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期TT4均数分别为:132.56、137.38、128.70 nmol/L,双侧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74.53 ~ 190.59、87.03 ~ 187.73、78.46 ~ 179.04 nmol/L。早、中、晚孕期FT4均数分别为16.14、13.60、12.03 pmol/L,双侧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1.22 ~ 21.06、9.92 ~ 17.28、9.03 ~ 15.03 pmol/L。早、中、晚孕期TSH中位数分别为1.030、1.415、1.550 mU/L; P2.5 ~ P97.5分别为0.037 ~ 3.181、0.146 ~ 3.830、0.355 ~ 3.623 mU/L。【结论】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与非孕期有较大差异,结合妊娠结局选择正常孕妇来建立妊娠期正常参考值范围,在理论上来说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