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6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1024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1557篇
药学   327篇
  7篇
中国医学   28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患者,女,53岁,右侧下面部针刺样疼痛3个月,加重半个月,以右侧三叉神经痛而收住院。给以95%乙醇0.376ml及奴夫卡因注射液0.4ml封闭右侧卵圆孔,病人感到头昏、恶心、术后呈现右侧颜面部浮肿,痛觉消失,头晕加重,吃饭时感觉右侧隐藏感,口唇起泡,颜面及额部麻木,口向左侧偏斜,右眼视物不清,眼睑不能闭合,给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一退一缩术式对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和术后回退程度。

方法:对45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由同一术者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检查术后1d,2wk的斜视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5例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术后1d,视远平均过矫8.27±7.17PD,视近平均过矫2.40±8.86PD,术后2wk视远平均欠矫1.18±6.98PD,视近平均欠矫4.36±7.83PD。术后2wk内,视远平均回退9.45±6.40PD,视近平均回退6.77±7.92PD。视远及视近回退呈正相关。术后2wk视远视近斜视度差异(3.18±5.60PD)较术前(7.65±6.55PD)明显减小,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适合一退一缩术式,适当加大内直肌手术量可减少术后远近斜视度的差异,且不改变患者内外直肌的张力状态。术后视远视近回退呈同步状态,视远约回退10PD,术后近期过矫10PD可有利于远期正位。  相似文献   

103.
间歇性外斜视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斜视类型。本文基于2017年版的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内斜视和外斜视》分册,从病史、斜视专科检查、分型、治疗4个方面对间歇性外斜视的规范化诊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4.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3、4、6对颅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一条或几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为临床常见眼病,多一眼发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有先天后天之分,笔者只和大家讨论后天性眼肌麻痹。病因多由外伤、炎症、病毒感染、肿瘤压迫、脑出血、脑梗塞等等原因均可致眼肌麻痹。西医主要针对病因及营养神经治疗,疗效较慢,甚至无效,需手术矫正斜视。  相似文献   
10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27-4428
探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术后单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斜视患者57例(114眼),所有患者均为双侧斜视,均采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单视功能变化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具有单视功能总比例为89.47%,显著高于术前的3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3%。予以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患者,可显著改善其术后单视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索瑞芬太尼可唤醒麻醉在不同麻醉方法下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的优越性,旨在为该类手术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斜视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组),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喉罩组(LMA组).记录唤醒时间(从停用镇静药至唤醒成功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牵拉眼肌时(T2),唤醒前(T3),唤醒成功时(T4),手术结束时(T5)时记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唤醒时痛感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各时点MAP、HR、血氧饱和度(SpO2)和BIS均在正常范围,T2时PETCO2较T1时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P组和LMA组比较,RP组唤醒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P组和LMA组比较,FP组手术刺激较强时体动发生率增加,呼吸抑制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P组和LMA组比较,RP组唤醒时痛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提供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唤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适宜于儿童斜视矫正术,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7.
斜视是儿童的常见眼病,早期发现与早期矫正眼位非常重要.斜视矫正手术不仅可使患儿有望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而且对其外观的改善及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手术的顺利实施依赖于护士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术中患儿会出现多种护理问题,如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的护理配合、眼心反射的观察与处理、静脉补液问题等等.回顾我院手术室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完成的128例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手术的术期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8例中男56例、女72例,年龄1~8.5岁,平均(5.5±0.72)岁.单眼38例,双眼90例.手术方法全角直肌后徙、缩短术,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术,上斜肌断腱肌止端移位术.手术历时6~30min.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V型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儿童外斜视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儿童外斜视早期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的时机选择。方法对于58例儿童外斜视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手术年龄及手术设计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效果做出综合评价。结果在定期随访观察中:患儿治愈41例,占76.90%;良好13例,占22.41%;差4例,占6.90%;总有效率93.10%。结论儿童外斜视患者应尽早手术矫正,不仅有助于儿童视功能的改善和立体视觉的恢复,而且能有效防止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在斜视矫正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中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的作用。方法本院2013年1月~9月30例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应用NT监测麻醉深度,记录开始唤醒试验即刻(NTI1)、患者遵照指令反应时(NTI2)和唤醒试验成功加深麻醉(NTI3)的NT指数(NT Index),以及唤醒试验期间NTI最大值,并在手术后的第1天随访手术患者对唤醒试验的回忆情况。结果 NTI1NTI2和NTI3时NTI分别为(76±3)、(89±7)、(74±4),与NTI1、NTI3时比较,NTI2时NTI、MAP和HR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时点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TI1时比较,NTI3时NTI、MAP、RR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试验期间NTT2时NTI最高,NTI最大值与患者按照指令反应时间上同步。无患者对术中唤醒经过有记忆,且无患者对术中其他事件有回忆。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可应用于斜视矫正手术行术中唤醒试验,能够有效预测患者能否遵照指令反应,对唤醒试验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