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3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720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48篇
口腔科学   126篇
临床医学   3713篇
内科学   4187篇
皮肤病学   215篇
神经病学   1696篇
特种医学   12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6407篇
预防医学   1136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2510篇
  58篇
中国医学   1449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89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721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669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1532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745篇
  2011年   1809篇
  2010年   1572篇
  2009年   1533篇
  2008年   1581篇
  2007年   1343篇
  2006年   1199篇
  2005年   1046篇
  2004年   787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原因之一是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后,开始注重对这一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治疗。目前,美国已建成了脑卒中移动筛查网络,每年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约20万例,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我国目前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北京协和医院是其中之一,年手术例数超过百台。当前迫切需要更大规模的宣传和普及,让患者、家属及卫生人员都充分认识到颈动脉系统疾病和卒中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早期筛查及干预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农村肥胖成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其是否肥胖进行分类,并进行1∶1配对,配对条件为:①性别相同。②年龄相同(≤3岁)。③高血压病程相同(≤1年)。④民族相同。入选者接受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共配成29对,男18对,女11对。肥胖高血压组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颈外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以及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农村肥胖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彩超联合研究的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 81例TIA患者在发病两周内行头颅MRI检查及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其中11例患者在随访时间段内发生继发脑梗塞而再次就诊,为进展型TIA组;其余病例为初发型TIA组。搜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实验组(包括进展型和初发型TIA组)和对照组的DWI阳性率及颈动脉软斑数混合斑数血栓数、IMT依次递减,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病例的脑部MRDWI脑梗塞病灶数目和颈动脉总斑块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787。结论 MRDWI可发现TIA新发病灶,颈动脉彩超可发现并鉴别颈动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及其继发的颈动脉血栓、中内膜增厚、狭窄,对TIA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其继发脑梗塞的风险评估均具有重大临床价值,脑部MRDWI脑梗塞病灶数目和颈动脉总斑块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病人大动脉僵硬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582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来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84名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一般资料收集、颈动脉超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收缩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都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单侧斑块检出率为47.59%,对照组为14.22%,观察组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33.85%,对照组为5.47%,单、双侧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病人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收缩压、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CRP是影响大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颈动脉更易生长斑块,且大动脉弹性明显减退,影响其僵硬度的因素有年龄、收缩压、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CRP等。应在治疗中严格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颈部超声检测资料的分析,讨论颈部动脉硬化的预防措施。方法将随机860例进行检测的健康人群分为四组:A组:50岁以下、B组:50岁以上(含)至59岁、C组:60岁(含)至69岁、D组:70岁(含)以上。分别进行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以及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结果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对颈部动脉硬化病症提前诊断,通过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三者检查的异常,可以提前注意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不同颈动脉分支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找出与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和斑块发生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临朐县农村社区2 000例40岁以上常住居民,从中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77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不同颈动脉分支超声检查结果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是颈动脉窦部,最不易发生斑块的部位是椎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分布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分支IMT增厚和斑块的发生有不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男性、吸烟和高血脂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窦部斑块的危险因素最多[年龄、男性、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动脉的危险因素最少(既往脑卒中)。结论山东省临朐县农村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发生在颈动脉窦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IMT增厚与多个危险因素相关,但IMT增厚和不同颈动脉分支斑块的发生与不同的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97.
吴勤英 《河北医学》2013,19(9):1374-1376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ha—caP)和P-选择素(CD62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于我院参加体检的100例侧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的hs-CRP及CD62p水平。ACI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组(ACI-P组)与无斑块形成组(ACI—NP组),对比其血清中的hs—CRP)及CD62p水平。结果:ACI组hs—CRP与CD62p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CI—P组hs—CRP及CD62p水平均要明显高于ACI-NP组(P〈,0.05)。结论:hs—CRP及CD62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以及ACI发生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应对其予以及时监测与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98.
孙蕾  杨相泽 《现代保健》2011,(28):163-16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5岁,因车祸致头部受伤,当地医院CT示“右侧颅中窝骨折,左颞脑挫裂伤,左颞脑内血肿”收住院,并于当日行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余治疗不详。术后20d,患者出现双眼发红肿胀,视物模糊伴头痛,曾点眼药水,无好转。术后30d就诊于本院眼科。  相似文献   
999.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表面破裂形成血栓和动脉闭塞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主要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可以纠正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纠正心肌缺血,改善症状,但是不能改变As的生物学进程,As不稳定斑块可能会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调节和防止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每晚联合口服缓释烟酸(阿昔莫司)50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观察两组患者的调脂和消除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颈动脉斑块消退程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缓释烟酸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更明显,联合缓释烟酸更有利于全面调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