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22篇
  免费   3980篇
  国内免费   1131篇
耳鼻咽喉   587篇
儿科学   911篇
妇产科学   640篇
基础医学   1875篇
口腔科学   893篇
临床医学   20904篇
内科学   9014篇
皮肤病学   1974篇
神经病学   1718篇
特种医学   25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5787篇
综合类   48641篇
预防医学   10028篇
眼科学   1317篇
药学   24457篇
  90篇
中国医学   33516篇
肿瘤学   1517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710篇
  2022年   741篇
  2021年   940篇
  2020年   1080篇
  2019年   959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1356篇
  2016年   1915篇
  2015年   2914篇
  2014年   8007篇
  2013年   7192篇
  2012年   8431篇
  2011年   9720篇
  2010年   9887篇
  2009年   9245篇
  2008年   11961篇
  2007年   11802篇
  2006年   10968篇
  2005年   16617篇
  2004年   11295篇
  2003年   13236篇
  2002年   9757篇
  2001年   3591篇
  2000年   3145篇
  1999年   2521篇
  1998年   1558篇
  1997年   1258篇
  1996年   990篇
  1995年   1012篇
  1994年   1008篇
  1993年   337篇
  1992年   303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290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44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探讨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12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时间为6个月,于基线及护理4、8、12、16、20、24周末及第180日,采用护理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作为评定工具,最终纳入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干预组自第4周末、对照组自第8周末护理观察量表(NOSIE)7个因子分及总分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总分均显著下降,与基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第4周末开始干预组护理观察量表(NOSIE)7个因子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第8周末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而且起效迅速,突出体现在生活能力的改善方面。  相似文献   
22.
23.
莫桂培 《当代医学》2016,(12):136-137
目的 探讨喜炎平对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其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其他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结果 .结果 经过为期1周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观察组的咽喉肿痛及咳嗽缓解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80例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均通过静脉注射甲钴胺治疗。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40例为观察组,静脉注射甲钴胺,给予密切观察和全面护理;另一组40例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甲钴胺,控制饮食和血糖,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2.50%)明显高于观察组(15.00%),对照组对整体的护理感受的满意率(47.50%)明显差于观察组(87.50%),患者其他并发症控制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全面护理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护理,可提高满意率,有效改善患者末梢神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丸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香丹注射液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160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丸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香丹注射液治疗,共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和整体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主观症状和整体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OSDI评分治疗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BUT、SⅠT明显延长(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香丹注射液治疗围绝经期干眼可有效延长BUT,促进泪液分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及减轻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26.
目的:基于唾液SIgA免疫防御功能观察开雍刺血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免疫机制。为开雍刺血法治疗喉源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分为开雍刺血法组(治疗组)和苏黄止咳胶囊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开雍刺血法治疗,7 d行1次治疗,2~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每日3次,每次3粒口服,疗程为21 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以及唾液SIgA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喉源性咳嗽均有效,且两组治疗后唾液SIgA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唾液SIgA差值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以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雍刺血法能快速显著缓解或消除喉源性咳嗽的症状,同时可以通过提高唾液SIgA的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力,该方法治疗喉源性咳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的呼吸内科选取了80例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进行研究。为了实验结果的明显性,将实验分成了两组。将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不给予护理措施,只给予治疗和用药,护理措施全凭患者自己的计划去实行。对实验组的40例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且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出院指导和防护措施,从各个方面进行护理,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结果实验组的40例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要比对照组的40例患者效果要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的疾病,一般分为病原菌的侵入和自身的炎症,无论是哪一种,重症患者都会发生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护理措施护理得当,患者会缓解呼吸困难导致的缺氧状态,咳嗽症状也会随着痰液的减少而消失。如果没有得当的护理措施,病情会越来越重,甚至会侵害到其他脏器,导致各脏器的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化疗相关外周神经毒性(OIPN)的临床观察,以期为临床治疗OIPN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113例OIPN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与甲钴胺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28 d,观察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奥沙利铂levitll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中医症候量表评分、FACE-C生命质量、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NGF)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分级治疗组0级13例,1级21例;对照组0级5例,1级16例;两组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沙利铂levitll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两组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GF、FACE-C生命质量、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麻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OIPN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分析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案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断的小儿腹泻患者1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如穴位敷贴等治疗护理方案,于腹泻的早期使用吴茱萸散敷于脐部,在腹泻的恢复期用自制的自发热行气散贴在足底按摩穴位的胃肠反射区域,对足底进行热疗。两组患儿均能正常饮食,在患儿能正常排气或排便后结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腹泻及呕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自腹泻改善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能够正常进食、排气排便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热、腹泻和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患儿均逐渐好转,其中观察组的腹泻减轻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正常进食以及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92.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可靠,方便实用,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