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50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30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618篇
预防医学   29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测菌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测量去离子水溶液中特定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电化学阻抗,获得针对特定细菌的敏感阻抗谱,建立特定频率下细菌浓度与系统交流阻抗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函数关系和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分析待检样品内特定细菌的浓度。结果:当频率低于104Hz时,系统的交流阻抗值随去离子水溶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设定频率为1.2 kHz、待测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为103~109/mL时,牙龈卟啉单胞菌浓度C的对数与系统阻抗值Z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logC(细胞数/mL)=-0.007 Z(kΩ)+10.792;单一浓度检测用时约40 m in。结论:基于电化学阻抗原理的电化学测菌法有可能成为简便、快速检测牙周致病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对肥胖诊断的测量指标体脂百分比(F%)、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的比较,分析三者对肥胖诊断的一致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01—2009-06来我院体检者1773例,以电子身高体重计(深圳南山区双佳康乐电子厂生产,型号SK-CK)测身高、体质量,计算BMI;采用上海佰尼好科贸有限公司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人体成分,运用生物阻抗法(BIA)直接得到F%、WH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WHR、BMI诊断肥胖的一致性不理想。结论临床上诊断肥胖时应综合应用F%、WHR、BMI,排除肌肉含量超标、体脂量不多的体质量过重者,早期发现体质量正常而体脂量超标的个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采用针对区域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作钴铬合金口腔修复材料,考量其在特殊口腔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方法 选取具有相同成分的钴铬(Co-Cr)合金金属粉末和金属块,分别运用SLM技术(SLM组,n=5)和传统的铸造工艺(对照组,n=5)制作适用于口腔修复的Co-Cr合金试件(圆柱形,直径10 mm,厚度3 mm).模拟特殊口腔环境(未进食pH值为5.0,进食后pH值为2.5),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方法获取相关拟合数据,根据极化电阻值Rp分析两组试件的耐腐蚀性能.结果当模拟口腔环境中pH值为5.0时,SLM组和对照组的Rp值分别为4.25±1.11和3.82±1.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模拟口腔环境中pH值为2.5时,SLM组和对照组的Rp值分别为5.83±0.88和3.49±0.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铸造工艺制作相比,SLM技术制作的钴铬合金修复体在进食后的酸性口腔环境中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与被动电极起搏二者之间起搏参数的差异。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者186例,其中93例为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起搏,93例为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起搏,于置入时测试单极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所有患者的起搏脉宽均为0.42ms。结果:有效起搏时主动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比较,起搏阈值无差异(1.19±0.25:0.98±0.25)V(P>0.05),被动电极组感知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感知(8.57±5.08:7.69±4.21)mV(P<0.05),被动电极组阻抗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阻抗(718.6±239.5:656.9±165.5)Ω(P<0.05)。结论:被动电极即刻感知优于主动电极,阻抗则高于主动电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在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哮喘患者88例(哮喘组)、COPD患者276例(COPD组)和健康体检者45名(对照组),采用肺量计法检测常规通气功能、脉冲震荡法(IOS)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分析通气功能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呼吸阻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20 Hz时气道阻力(R20)增高(P<0.05),COPD组呼吸总阻抗(Zrs)、5 Hz时气道阻力(R5)明显增加(P<0.01,P<0.05);哮喘组和COPD组5 Hz与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 -R20)、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及共振频率(Fres)均明显增高,5 Hz时电抗(X5)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哮喘组比较,COPD组R5-R20、Rp、Fres增加,X5下降(P <0.05或P<0.01);随COPD严重程度加重,Zrs、R5、R5 - R20、Rc、Rp、Fres逐渐增加,X5逐渐下降(P<0.05或P<0.01).哮喘组与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气道阻力Zrs、R5、R5 - R20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X5呈正相关(P<0.01);哮喘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均呈负相关(P<0.01),而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无相关性(均P<0.05);哮喘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呈负相关(P<0.01),FEV1/FVC与Fres无相关性(P<0.05),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哮喘和COPD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均增加,但增加的部位不同,哮喘患者以中心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以外周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呼吸总阻抗明显增加,且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中重度COPD明显增加.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简单易行的呼吸阻抗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起搏器植入术中双极导线单、双极模式的参数。方法共入选117例患者,术中共植入78根心房双极导线和117根心室双极导线,以Medtronic 5318起搏分析仪测试起搏参数,固定脉宽为0.42 ms。结果术中双极导线单极模式与双极模式的起搏阈值无差异(P均>0.05);双极模式的P/R波振幅高于单极模式(P均<0.01);心房、心室双极模式的阻抗均大于单极模式(P均<0.05)。术后随访无1例有阈值异常增高,导线脱位或断裂发生。结论双极导线单、双极模式的起搏阈值无差异;双极模式的感知优于单极模式,而阻抗较单极模式高。  相似文献   
997.
998.
食管pH-阻抗监测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食团通过所引起的阻抗变化反应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弥补了食管pH监测、无线pH胶囊检测不能检测到弱酸、非酸反流的弱点,从而提高了检测反流事件的灵敏度,增加了反流检测的价值。食管pH-阻抗监测在某些情况下允许不停用抑酸药的情况下进行监测。传统的指标,如酸暴露时间、DeMeester评分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特别是以酸反流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中是主要指标。但食管pH-阻抗监测提高了反流症状关联、反流事件的检出率,提高了GERD的检出灵敏度。新的基于阻抗的指标如:反流后吞咽诱导蠕动波指数和食管基线阻抗提高了pH-阻抗监测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灼热、反流高敏感和GERD相关食管外症状等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描述了食管pH-阻抗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以期更好的利用食管pH-阻抗监测辅助诊断食管疾病。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脉冲振荡法(impulse oscillometry,IOS)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患者的呼吸阻抗,并与常规肺功能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72例COPD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IOS测定与常规肺功能测定,测定指标进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技术(IOS)测定呼吸阻抗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价值.方法 对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和7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OS及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阻抗指标,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组IOS指标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抗阻(Zrs)、5Hz黏性阻力(R5)、20Hz黏性阻力(R20)、5Hz和20Hz黏性阻力差(R5-R20)、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5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组Fres、Zrs、R5、R5-R20、Rp与常规肺通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呼气50%肺活量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瞬间流量(FEF75%)呈显著负相关,其中Fres与FEV1%和FEV1/FVC相关性最密切(r=-0.642、-0.590,P<0.01);X5与FEV1%、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 R20、Rc 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IOS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判断,是一种无创、简便、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Fres是IOS参数中诊断哮喘气流阻塞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