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7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阴阳五行 ,是中医运用的重要的理论 ,采用阴阳之间的矛盾对立的关系 ,来解释事物的一般状态 ,对人体的基本状况加以描述。对事物内部发展变化的每一个环节加以分析。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有助于解决关键问题。但如果要做为反映机体内部事物发展变化的指标 ,使之成为衡量脏腑功能特点的一般尺度 ,则有必要对其在中医理论中的特殊性加以明确。中医理论强调机体的功能活动与物质转化之间阴阳对立关系 ,如把功能概括为阳 ,把物质归纳于阴。二者之间体现着对立统一关系。至于其统一的标准 ,物质所包括的基本内容等 ,却疏于描述。阴阳协调统一 ,应…  相似文献   
82.
通用医历法及其天人合一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众所周知 ,中医学建立在两个基本哲学思想之上 ,(1)阴阳五行学说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2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上下之位 ,气交之中 ,人之居也。故曰 :天枢之上 ,天气主之 ;天枢之下 ,地气主之 ;气交之分 ,人气从之 ,万物由之 ,此之谓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认为人类、万物处在天地之气交之中 ,故必须顺应天地之气的作用和变化 ,才能正常生化。[1] 研究天地之气交变化 ,自然离不开历法。公历和农历基本上都属生活历法。中医学中研究天地之气交变化所使用的专门历法称为医历或生命历法。最早出现在《内经·五运六气》中 ,称为“五…  相似文献   
83.
历法规律与中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4.
从整体出发,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主导思想,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成为祖国医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所谓内环境,就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天人一体”、“五脏相通”,它把万物看成一体,并认为其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正如《灵枢·海论》中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素问·生气通天论》亦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以上论述均能显示人体与自然是个整体,脏腑、经  相似文献   
85.
《养生月刊》2008,29(10)
吃"蒸"菜为什么最健康?单单从蒸是一种低温烹饪方式,就此得出结论,我认为是很浅薄的.这得从古老的中国哲学--阴阳五行学说谈起.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世界由阴阳组成,天为阳、地为阴;"五行"中,水为阴,火为阳;水性寒而润下,故为阴;火性热而炎上,故属阳.所以,寒性的水得到火的阳助,上行成为"蒸汽",寓阳于阴,阴阳共济.  相似文献   
86.
1前言韩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经典学派和四象学派。所谓经典学派就是以《东医宝鉴》、《内经》、《伤寒论》等东医和中医经典著作为基础的既存的韩医学。经典学派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自然界、对人体生理病理机理的认识,对病因、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的认识等,均与中医学理论相似,有关脏腑论和营、血、卫、气、精、神、津液等生理机理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尤为相同。而四象学派则是以19世纪末朝鲜李济马(号东武)的《东医寿世保元》为标志,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辨象施治为主要内容的独特体系。…  相似文献   
87.
《淮南子》一书实现了阴阳与五行学说结合的定型,对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这些学说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8.
中医几千年临床实践是其科学性的有力佐证,所缺少的是逻辑检验,阴阳五行数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应用阴阳五行数学不仅可以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并从逻辑检验的角度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而且可以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从而为中医的创新开辟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89.
刘衡如(1900-1987年),著名中医文献学家.曾发表"中国医学阴阳五行的起源"、"试论六经血气多少之常数"等多篇论文,参与整理、校注或审定中医古籍<本草纲目>、<灵枢经>、<针灸甲乙经>等20余部,纠正了古籍中大量错误.正如钱超尘先生所说,刘先生的"研究工作,把中医古籍的整理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版本、句读、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0.
阴阳五行学說是古代朴素唯物的哲学,它是总結了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踐和覌察体驗,而逐漸創造出来的。它的理論本貭是建立在物貭基础上的,并不是空洞的泛論。在春秋战国,正当諸子蠭起,百家爭鳴的时期,阴阳五行說发展成为当时文化高潮的主流,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向前发展。当时的医学家采用了阴阳五行說来总結医学的实踐經驗,著成“內經”一书。經过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驗和不断发展,此一学說成为祖国医学中独特的理論体系。它在医学的成就和发展方面,一直是起着核心和思想指导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