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7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图阴阳之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阴阳三才之显也。  相似文献   
62.
过去笔者写的小文章曾经说过,西医是治疗"人的病"的门科学技术;中医是治疗"病的人"的一门综合艺术。更加概括地说,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是治人的。中医学是以天人相应、天人同构思想为指导,运用《周易》的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西医学看的是病,参照系数是各项检查指标,是报告单上写得清清楚楚的数据,到底是什么病,要搞清是什么病理变化,所以有的西医离开仪器就不会看病。中医学看的是  相似文献   
63.
中医阴阳范畴具备辩证思维的几个主要特点。五行则符合系统观的主要原则,阴阳与五行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阴阳是五行的基质,五行是阴阳流变的具体形式。二者共同形成内蕴生克制化之机、稳定的、动态的自动调控系统,形成了辩证观与系统观相统一的思维模式。阴阳五行是描述宏观的、整体的生命运动的最合理的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64.
中医学阐述了意识的整体本质,但是没有深入意识领域,实践上需要结合现代心理学的巨大优势,建立中医人格心理学。阴阳五行是人体的功能系统,而人格是心理行为模式,是功能的调控格式。元神是人的本我。中医心理学可以建立以功能五脏为核心的五因素人格模型。而脑基因组是完全不同于体基因组的,中医心理学结合脑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的意识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65.
上海王庆其教授援引他的老师、国医大师裘沛然(1913年―2010年)的话教导笔者:"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学习中医,不能从文化母体中剥离开来,要学会"用文化阐释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即植根于"易学"。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生理、病理、辨证、论治,无一不依于阴阳。刺灸、砭石、汤液,治疗的目的皆为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胜,以期"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6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从“中气”及“升降沉浮”的角度诠释了中医理论,笔者以为其“阴阳”、“五行”思想不同于传统的观念,似能更圆融地表达中医内容。因此希冀对黄氏该思想探析以抛砖引玉,有助于中医研究。  相似文献   
67.
谈到中医,不由得让人们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重复一下古老的简单而又朴素的阴阳五行理论。然而,就是在这个朴素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中医理论与治疗,运行了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证明这个理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千百年来,广大中医临床工作人员一直从事着临床对理论的检验,从未对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进行探索和修正。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本文通过对中医最根本的原理的阐述,指出人类是具有主体意识生物的一类,中医也是主体意识运行的关于治病方面的一个分支,指明了人类主体意识的概念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9.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阐释中医学的科学内涵,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借用现代科学的知识阐述方式介绍中医的科学内涵,是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0.
茶道与医道     
张华 《养生月刊》2014,(9):790-791
茶道源于中国,它意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体悟大道”,通过饮茶达到“清心沁脾,防病健身”之效果。医道是传统的中医学精神,它以独特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在大自然奥妙背景下,散发着奇异的光彩。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与中医药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一脉同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