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94篇
  免费   3056篇
  国内免费   4318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4585篇
口腔科学   944篇
临床医学   12137篇
内科学   3111篇
皮肤病学   238篇
神经病学   1793篇
特种医学   23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817篇
综合类   20843篇
预防医学   3603篇
眼科学   585篇
药学   7020篇
  122篇
中国医学   13016篇
肿瘤学   832篇
  2024年   556篇
  2023年   1681篇
  2022年   1427篇
  2021年   1868篇
  2020年   1932篇
  2019年   1923篇
  2018年   878篇
  2017年   1668篇
  2016年   1968篇
  2015年   2359篇
  2014年   4191篇
  2013年   4164篇
  2012年   5443篇
  2011年   6328篇
  2010年   5203篇
  2009年   4799篇
  2008年   5087篇
  2007年   4508篇
  2006年   3762篇
  2005年   3823篇
  2004年   3308篇
  2003年   2921篇
  2002年   2589篇
  2001年   2144篇
  2000年   1683篇
  1999年   1429篇
  1998年   1113篇
  1997年   898篇
  1996年   814篇
  1995年   652篇
  1994年   471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经鼻给予抗ICAM-1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腔给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经鼻给予高、中、低剂量抗ICAM-1单抗干预组.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干预组于缺血1 h经鼻给予抗ICAM-1单抗,再灌24 h后取脑行冠状切片.采用TTC、H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及免疫组化阳性区占总面积比.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脑标本均可见缺血侧的脑膜充血,脑组织肿胀;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及低、中、高抗ICAM-1单抗干预组脑梗死体积(以像素值表示)分别为57 042±12 483、32 871±4 325、25 932±3 103和15 325±3 356,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占总面积比分别为(6.64±0.476)%、(5.15±0.987)%、(4.36±0.682)%和(3.42±0.53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可使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增高;(2)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可有效降低脑组织ICAM-1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3)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的剂量同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4)脑缺血再灌注时ICAM-1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比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2.
幻肢痛是截肢后病人感到已失去的肢体依然存在,且某一部分仍有疼痛。幻肢痛的发病率为50~90%、有2%的病人幻肢发生剧烈的疼痛,性质呈闪电样,烧灼样。常在情绪激动或精神异常时发生。目前对幻肢痛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学说,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各异。国内杂志报道也较少,现将我们治疗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1991年因车祸致左臂丛神经损伤,在上海长征医院行右腓神经移植左臂丛神经修复术,术后出现左上肢疼痛,并向前臂手指放射,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及前臂轻度肌肉萎缩。由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于2001年行左上肢截肢术…  相似文献   
73.
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是由于穿刺损伤所致。硬膜外穿刺有正中入路和旁入路两种方法,旁入路硬膜外穿刺可以避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与正中入路法比较是否可以降低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对上颌骨骨折LeFort分类的改良补充方案,颞部发际内小切口明视下行颧弓骨折复位术27例分析,颔间结扎钉和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的比较,口腔颌面部狗咬伤43例临床总结,钛板、钛网治疗颌面骨骨折42例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5.
调补肝肾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以暴力外伤或强力劳作致病;但体弱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不一定有明显外伤史,常伴有肝肾不足的表现。因此采用  相似文献   
76.
1孕产妇的心理特征 妊娠及分娩是一段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非常时期,在孕期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形成孕妇独特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应缴,并随着临产的逐渐加重并延续到产时。分娩虽然是一自然生理过程,然而在人类,几乎没有一位女姓能够在整个妊娠及分娩期间能够轻松地始终保持往常的的平静。尤其是首次妊娠的妇女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在确知怀孕及至临盆,妊娠及分娩的妇女会处于应激状之中。  相似文献   
77.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934-934
由王多友教授作序、王大波主任编著的《现代麻醉实用信息速查盘卡》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该盘卡保留了1991年版《麻醉常用数据速查盘卡》中与麻醉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创伤指数、心脏功能分级、体重指数、呼吸功能参数、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数据,以及常用麻醉药的药理、麻醉中常用药物等基础上,增补了择期手术前准备参考标准与实验室检查、麻醉药与围手术期药物相互作用、癌症晚期三阶段止痛原则等,并介绍了近年来新麻醉药物的药理、药效、用量、使用方法等,包括新肌松药、新静脉麻醉药、新麻醉性镇痛药、新吸人麻醉药以及血浆代用品、常用阿片类药物等新信息。该盘卡分为26个板块,4轮,9个窗口,可互相对照快速查找,信息量大,使用方便。为麻醉医师和急诊、急救医师提供了临床工作中的必要相关知识和临床数据,使医务人员以最短的时间查找基本数据并指导临床工作。该盘卡定价:25元。联系人:王大波主任。地址: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青年大街84号,辽宁省辽阳市第三医院麻醉科(邮编:111000)。电话:0419—6899540,手机:13081785999。  相似文献   
78.
李海生  陈烨 《颈腰痛杂志》2006,27(2):123-125
目的探讨保留硬膜外脂肪的椎板开窗方法预防FBS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板UL形开窗法保留硬膜外脂肪。切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获随访41例,平均随访1.3年。按Nakai标准评定[5],优21、良17、可2、差1。优良率为92.6%(38/41)。结论本组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保留了硬膜外脂肪,对预防FBSS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9.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15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55岁,平均32岁),行足背双切口减压4例,足底内侧减压9例,足内外两侧减压2例。1周后行减张缝合或植皮术。结果:15例随访9~24个月,12例恢复佳,足运动感觉正常;2例有足底感觉减退、足趾麻木;1例遗留前足挛缩、无力,足趾麻木。无爪形趾及功能障碍者。结论:足损伤后,Whiteside法测定组织间隙压力是诊断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靠方法。治疗时足部如有骨折、血肿者,骨筋膜室减张切口,宜选择足底内侧切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加味二妙散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加味二妙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理疗治疗。结果:两组治疗5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对照组为81.5%,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二妙散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