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3篇
内科学   36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690篇
预防医学   171篇
眼科学   199篇
药学   232篇
  4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5 0岁。以突然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心慌、气短 2小时不缓解 ,于 1999年 10月 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查体 :HR 72次 /min ,Bp 16 / 10 .5kPa。心律整齐 ,当即行心电图及血清酶检验。心电图 :窦性心律 ,HR72次 /min ,QⅢ >QaVF>QⅡ0 .0 5s,深 >1/ 4R。ST段 :Ⅱ、Ⅲ、aVF呈上斜形抬高 0 .0 2mV。Ⅰ、aVL压低 0 .0 5mv。T波 :aVL、V1、V2 呈负正双相 ,Ⅰ、V3 、V4 、V5直立。血清酶学检查 :GOT 10 0 0 .3nmol/s,LDH 2 5 72 1.90nmol/s。临…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56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探讨手术年龄与双眼视觉恢复率的关系.方法:手术前后用三棱镜遮盖法,同视机检查斜视度,AC/A比值及视网膜对应情况,术后进行同视机训练.结果:4~7岁双眼视觉恢复率最高,与8~13岁组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8~13岁组与14~17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4~17岁组与18岁以上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应早期手术,年龄越小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越高.同视机训练使一些患者能重新建立起正常视网膜对应,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43.
王莺  孙慧华  闵云花 《上海医学》2006,29(6):392-394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1~4周的随访情况,根据斜视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临床治愈26例,占86.7%;欠矫4例,占13.3%。结论局麻手术时手术量的设计不应该因患者紧张而减小;正确选择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发现双眼单视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时,应尽早手术矫正,可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  相似文献   
44.
间歇性外斜是从外隐斜过渡到外显斜的一种斜视状态,占外斜80%且多幼年发病[1]。我们在临床发现,由于能间歇地被融合机制控制正位,发病虽早,但发现较晚,往往延误手术时机,使双眼视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我们在1998年到2005年间收治58例间歇性外斜患者,并按斜视度大小及调节性集合  相似文献   
45.
病历摘要 患儿,男,4岁,因间歇性发热伴咳嗽1个半月,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患儿1.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5~40℃,无畏冷寒战,退热时汗液较多,每次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基本正常2~5天,继而又发热,如此周而复始,多次发热,多次退热.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脉通灵合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热毒伤阴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中医辨证属热毒伤阴型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患者,用脉通灵合剂治疗并总结疗效.结果 临床痊愈28例;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1.25%.肢体皮肤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愈合等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1).结论 脉通灵合剂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7.
综合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因椎管发生骨性或纤维性腰椎管狭窄致马尾神经受压损伤,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腰痛,或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其中绝大多数由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所致。笔者采用推拿、针灸、中药综合治疗62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潘燕 《中国医药研究》2005,3(2):108-108
患者女性,33岁,以“间歇性发热1月伴阵发性惊恐、抽搐9天”为主诉入院。1月前自觉咽痛,伴发热,体温达38.5℃,予以“先锋霉素Ⅴ注射液”静点4天之后体温渐正常,但出现口周疱疹,全身乏力,体温正常1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但最高未超过38.0℃,予以抗炎、抗病毒治疗约1周口周疱疹消失。9天前突然出现惊恐发作数次,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一退一缩术式对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和术后回退程度。

方法:对45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由同一术者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检查术后1d,2wk的斜视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5例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术后1d,视远平均过矫8.27±7.17PD,视近平均过矫2.40±8.86PD,术后2wk视远平均欠矫1.18±6.98PD,视近平均欠矫4.36±7.83PD。术后2wk内,视远平均回退9.45±6.40PD,视近平均回退6.77±7.92PD。视远及视近回退呈正相关。术后2wk视远视近斜视度差异(3.18±5.60PD)较术前(7.65±6.55PD)明显减小,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适合一退一缩术式,适当加大内直肌手术量可减少术后远近斜视度的差异,且不改变患者内外直肌的张力状态。术后视远视近回退呈同步状态,视远约回退10PD,术后近期过矫10PD可有利于远期正位。  相似文献   

50.
间歇性外斜视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斜视类型。本文基于2017年版的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内斜视和外斜视》分册,从病史、斜视专科检查、分型、治疗4个方面对间歇性外斜视的规范化诊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