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36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581.
岳冬辉  苏颖 《陕西中医》2010,31(7):933-934
疫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与健康。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疫病防治过程中不仅有独特的理论研究,而且积累了较丰富的防治经验。《内经》阐述了运气变化与疫病发生的相关性、疫病的病因病机、疫病的发病规律及疫病的防治等内容,其中,关于疫病防治理论对于指导现今防治疫病仍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当前防控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2.
《四圣心源》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晚年代表作,是一部以论述临床应用为主,又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的医学著作。著作中理论部分推重运气学说,具体临床治疗则重视脾土中气,其燥湿疏木的治疗大法与大司天运气规律相合,从中看出黄元御精通五运六气,并在《四圣心源》中将之落实于临床。  相似文献   
583.
后世医家将《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所论之郁统称为五郁,且多重视对木郁达之等五郁治则的阐释和运用,却忽视了对五郁相关内容的整体把握。笔者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研读,认为运气七篇对五郁的论治已初成体系,即初起郁之微时,安其运气以预防,折其郁气以治疗,资其化源为治中之防。且五郁之时各有不同,郁极乃发,出现先兆,而后有物候、气候变化,人应之而有病候。  相似文献   
584.
联系"木运太过,则脾土受其侵害;火运太过,则肺受火邪;土运太过,则肾受邪湿;金运太过,则邪气伤肝;水运太过,则邪气损害心.木运不及,燥气就旺盛;火运太及,寒气就旺盛;土运不及,风气就流行;金运不及,火气与木气就相应地旺盛;水运不及,湿土之气就大盛",解读"太过、不及"与月经病之相关性,并进一步指出木太过、土不及与经行泄泻、月经先后不定期;火太过、金不及与经行发热、月经过多;土太过、水不及与经行浮肿、月经过少;金太过、木不及与经行吐衄、月经先期;水太过、火不及与经断前后诸证、崩漏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585.
介绍邵氏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经验。邵经明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形失调、神失守”,其发病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基于“形神同治”思想,临证选用“治神三穴”大椎、风池、百会配伍背俞穴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采用努针运气针法,治形体又治心神,效专力宏。  相似文献   
586.
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防控高血压对遏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仝小林院士的态靶辨治体系和《黄帝内经》阴阳气血理论,对“病气血”期进一步分型;并阐述阳明型、太阳型、厥阴型高血压与“壅、寒、水、郁、虚”五态的内在联系,构建早期高血压的“型态结合”诊治模式,以期开阔诊疗思路,提高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7.
气候变化非“七政”运行所能统;疾病发生亦并非全由气象七要素所为。如果研究运气学说仅用“七政”运行理论推测气候;或仅以几个气象要素与发病的关系来统揽运气与发病的关系,必有失偏颇。本文从气候的定义、气候变化的成因及气象诸要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88.
熊继柏 《中医药导报》2006,12(1):10-11,38
文章根据《内经》运气学说,对2006年(丙戌年)的运气进行了基本推演,并对2006年各个时期的发病范围及其发病特点进行了试探性推测。文章指出,本推测仅探讨而已,还必须与本年各个时期的实际气候变化相结合,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589.
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2022年自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从五运、六气、客主加临等方面研究壬寅年运气特点对疾病防治的意义。发现壬寅年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全年气候特征多为风和火。发病特点以风、火为邪,其中初之气因气候温热,加之岁冬不藏精,多温病为患。结合大运及六气特点,以六壬年运气主方苓术汤、寅申之岁的六气时方升明汤为临床施治代表方,总体体现敛肝、运脾、泻火的治法。运气学说内涵精深,并充分反映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临床疾病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90.
运气学说是中国传统思维下“天人相应”理念的外化,其开倡与盛行始于赵宋时期。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梳理运气学说在宋朝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开国之初,受诏入朝的民间医者将运气学说援入宋廷,促使传承方式由秘传转向公开授受;至仁宗朝,校正医书局取王冰次注本为“八书”之一,确立了运气学说的医经正统地位,随后由儒医群体推动其基本知识普及化传播;徽宗时期,运气推广进入高潮阶段,正式进入医学教育与考核体系,同时参与国家民政治理;南宋之后,在名医学士的临证探索中,运气学说迎来实践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