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3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550篇
内科学   84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1948篇
预防医学   29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10篇
  16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4期DN患者随机分为Ⅰ组(辛伐他汀组),Ⅱ组(苯那普利组),Ⅲ组(联合用药组),Ⅳ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FBG、TG、TC、CR、BUN、UAER。结果:Ⅳ组在治疗前后检测FBG、TG、TC、CR、BUN、UA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Ⅱ组、Ⅲ组检测指标中BUN、Cr、UAER、F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Ⅰ组和Ⅲ组检测指标中TG、T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Ⅲ组患者的BUN、Cr、UAER、FBG、TG、TC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患者(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在延缓其进展方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了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和研究辛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应用,为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52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对照组相应口服安慰剂,疗程10周,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状况,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FEV1及FEV1%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两组患者治疗前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较该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CRP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COPD患者的CRP水平,但对IL-6水平的影响不明显.辛伐他汀对COPD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的远期疗效及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93.
唐冬梅 《当代医学》2011,17(25):148-14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治疗的7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研究,10mg辛伐他汀,晚间顿服,8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TC、LDL-C、HDL-C以及TG的水平。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TC、LDL-C和TG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的方案。方法选择确诊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16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检查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检查指标和临床总有效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时,应首选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和辛伐他汀合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氯沙坦钾干预组、辛伐他汀干预组、氯沙坦钾联合辛伐他汀干预组、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共5组,于实验的4周、8周和12周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测定血糖、胰岛素、心重指数及心肌细胞面积,免疫组化测定心肌CTGF和TGF-β1的蛋白变化,于实验的12周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心肌中CTGF和TGF-β1的mRNA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心重指数、心肌细胞面积增加,心肌组织CTGF和TGF-β1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各干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减轻(P〈0.05),其中联合组更明显(P〈0.05)。结论氯沙坦钾和辛伐他汀均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及TGF-β1的表达,起到心脏保护作用,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观察辛伐他汀是否下调OPN mRNA及蛋白表达,及其与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制备MI模型,予辛伐他汀干预.分为3组:Sim组、MI组及假手术组.4周后分别测定左、右心室质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OP...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辛伐他汀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其制备工艺、体外释放条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通过Ritger-Peppas模型探讨缓释片的释放机制。结果:缓释片体外释放受到溶出仪转速的影响,转速越大,药物释放越快;制粒方法、片剂硬度与溶出装置对体外释放无显著影响。缓释片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12h释放度达到80%以上,其释药过程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共同作用。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释放度简便可行。所制备的辛伐他汀缓释片释放缓慢、平稳.符合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998.
背景: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刺激骨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对小型猪根分叉区牙槽骨缺损后骨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小型猪上下颌两侧第三、四前磨牙Ⅱ度根分叉牙槽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5组:低、中、高浓度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组于人工根分叉缺损处分别注射0.01,0.03,0.044g/mL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50μL,对照组于人工根分叉缺损处注射甲基纤维素凝胶50μL,1次/周,连续8周;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组根分叉区牙槽骨高度明显修复(P〈0.001),新生牙槽骨几乎充满根分叉区,可见骨小梁成网状结构及成熟的哈佛氏系统,其中低浓度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组新生骨成熟度较中、高浓度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组高,且炎症细胞浸润较少。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仅见少量新生骨。表明局部应用辛伐他汀/甲基纤维素凝胶可刺激根分叉区牙槽骨缺损后的骨再生,适宜剂量是0.01g/mL。  相似文献   
999.
患者男,47岁。乏力、腹胀、头晕1年,加重伴下肢浮肿40d。患者1年前出现乏力、头痛、反酸、腹胀,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血脂增高,肌酶升高,诊断:脂肪肝、药物性肝炎(曾服用辛伐他汀)、心肌炎、高血压,经保肝、降酶、营养心肌等治疗化验指标好转,40余天前症状加重,伴有大腿肌肉酸痛(以上楼梯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左旋甲羟戊酸(L-MVA)对辛伐他汀调控大鼠心肌细胞第十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蛋白同源区(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图像分析及[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表面积及蛋白合成速率,RT-PCR检测心钠素(ANP)mRNA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辛伐他汀+L-MVA组心肌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掺入率、ANP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而PTE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L-MVA能够降低PTEN的表达水平,逆转辛伐他汀对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