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在不同诱导条件下人脂肪干细胞(ADSC)的体外多向分化情况。方法取人脂肪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ADSC。体外培养并测定第二、五、七代细胞增殖速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群体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CD44、CD49d、CD34,分析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分别向表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定向诱导的能力,明确其分化能力。结果第二、五、七代细胞生长稳定,群体倍增时间约60h。10代以内的脂肪干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增殖能力未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干细胞相关抗原CD44、CD49d为阳性。但与造血系统相关抗原CD34阴性。成表皮诱导组示: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构显示有CK19的表达。成骨诱导组示: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成脂肪细胞诱导组示:油红0染色胞质内脂滴均被染成红色,证实为脂性液体。结论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来源充足,细胞获得方便,又避免了伦理问题且具有向其他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可能成为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体外培养的转分化现象。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HRPE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RPE细胞角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结果:HRPE细胞体外培养时形态由上皮细胞特征变化成为间质样细胞;细胞角蛋白表达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r=-0.831,P<0.001),α-SMA表达与传代代数呈正相关(r=0.456,P=0.002);角蛋白18表达高密度组较低密度组强(t=2.591,P=0.027);而α-SMA表达高密度组较低密度组弱(t=2.938,P=0.015)。结论:HRPE细胞体外培养转分化主要是体内外环境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大鼠晶状体摘出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形态、分布改变及其转分化的动态过程.方法 对50只SD大鼠左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分别于术后0 h、3 d、7 d、14 d及28 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各10只,摘除眼球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后囊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 术后0 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s,后囊膜无细胞分布.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在术后3 d出现,囊膜皱缩,整个晶状体囊袋内出现纺锤形细胞.7 d时后囊膜明显混浊,囊袋内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术后14 d时出现明显后囊膜皱缩,见新生晶状体纤维,纺锤形细胞明显减少,后囊膜仍可见细胞.28 d可见明显后囊膜增厚,新生晶状体纤维填充囊袋,后囊膜未见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 d α-SMA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SMA于术后0 h几乎检测不到,3 d表达明显增强,7 d达高峰,14 d下降,28 d明显下降.结论 大鼠ECLE术后囊袋内LECs形态及分布呈动态变化,后囊膜α-SMA表达提示ECLE术后3~7 d是LECs转分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肌动蛋白基因反义腺病毒载体(pAdanti-α-SMA)转染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 pAdanti-α-SMA载体构建并鉴定,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后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水平.实验分为5组,A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对照组);B组:TEC 2 μl pAdanti-α-SMA;C组:TEC 1 μg天然TGF-β1;D组:TEC 1 μg天然TGF-β1 2 μl pAdanti-α-SMA;E组:TEC 1 μg天然TGF-β1 10 μl pAdanti-α-SMA.结果 成功构建pAdanti-α-SMA,pAdanti-α-SMA转染TEC后抑制了TGF-β1诱导的TEC 的α-SMA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Adanti-α-SMA可有效地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35.
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不仅影响肾功能,而且与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联系。肾间质的基质成分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研究表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主要有3个来源:(1)肾脏固有的间质成纤维细胞;(2)循环而来的间充质细胞;(3)肾小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6.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糖尿病模型组(n=10)与糖尿病氯沙坦干预组(n=10)[氯沙坦20 mg/(kg·d)];分别于第8周、第16周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留取左肾行HE和Masson染色,阅片并计算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与IL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ILK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P<0.01),ILK与α-SMA呈正相关(rs=0.621,P<0.05);氯沙坦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弱,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ILK,α-SMA与Vimentin表达均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ILK高表达与EMT,二者之间可能有着重要联系;氯沙坦可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ILK表达,阻抑EMT.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设:①模型组(n=6),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0.3 ml无菌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②治疗组(n=6),他莫昔芬5 rmg/kg(0.3 ml无菌生理盐水配置)灌胃,每天2次;③假手术组(n=6).术后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纤维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②UUO模型第9天时大鼠肾组织α-SMA表达明显增强,采用他莫昔芬治疗后,肾组织α-SMA表达的异常增强能得到有效抑制.结论:昔芬类药物具有减轻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阻抑肾组织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有关.  相似文献   
38.
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ong Z  Gu K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07-810,W001
目的:通过对成人胰腺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过程的研究以便更深入了解及改进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方法。方法:成人胰腺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胰腺外分泌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和胰岛分离、纯化,导管上皮细胞即具有转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先后以CMRL1066和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共培养27d,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取样本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基因PDX-1,CK-19蛋白等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培养液中的淀粉酶和胰岛素含量。结果:上述方法可获得大量以往在胰岛分离时丢弃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经体外一定条件的培养后,第1天即可见PDX-1,CK-19阳性细胞,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并转变为有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继而转分化为三维结构的胰岛细胞。培养27d后,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生成760个胰岛。结论:成人胰腺的导管上皮具有干细胞潜能并可在体外转分化为大量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用此方法获得大量的胰岛可能为克服胰岛移植的供体短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HKC细胞株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TGF-β1+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组,选取不同时相,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总.Akt、磷酸化Akt(p-Ak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Akt磷酸化水平用磷酸化Akt和总Akt水平的比值表示。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HKC有微量的p-Akt、α-SMA表达,加入10ng/ml TGF-β1刺激0.5h后p-Akt水平显著升高,1h升至顶峰后逐渐减弱;α-SMA在10ng/ml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升高。同时加用Wortmannin 10nmol/L组p-Akt、α-SMA表达明显抑制。结论:PI3K/Akt信号系统参与TGF-β1介导的EMT过程,PI3K特异性抑制剂wo永mannin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HKC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腺嘌呤诱导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各30只,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收获动物各10只,进行功能学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和观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百令胶囊的干预影响。结果实验第7周模型组大鼠即表现出大量蛋白尿、小管损伤、间质的轻度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P<0.01);随病程进展,上述病变呈进行性加重(P<0.01)。百令胶囊干预组动物在实验第7周、12周功能学组织学的改善同实验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17周后二者无显著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百令胶囊12周前能显著上调BMP-7的表达和降低-αSMA和TGF-β1在肾脏小管间质中的表达(P<0.01),12周后这种变化无差异。结论百令胶囊在发病早期通过有效干预上皮-间质转分化达到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随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百令胶囊逐渐失去其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