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16篇
预防医学   29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195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肠、血脉、舌、面等构成心系统.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与四时之夏相通.  相似文献   
992.
五脏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属心悸、胸痹、眩晕、不寐等范畴,病位在心,由肝气郁结而始,日久及肾,累及五脏;发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治疗上宜从五脏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93.
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金凤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98-1399
目的:通过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91.7%。结论: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陈爱萍  张秦  张胜昔 《北京中医》2008,(10):791-793
目的比较柴胡桂枝汤合小剂量激素与单纯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方法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柴胡桂枝汤合泼尼松15 mg Qd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泼尼松15 mg Qd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量表、医师评估视觉量表、晨僵、上肢失举度等指标,并根据检测指标结果进行活动性计分,于12周及1年观察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其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4.44%,对照组87.50%。随诊1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13.89%,对照组28.13%。结论柴胡桂枝汤能增强小剂量激素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并减少激素副反应。  相似文献   
995.
<正>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当前,我国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龄趋向年轻化。中医学对其治法和方药的研究很多,其中运用中医五脏相关理论诊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颇广。本文试就此探讨如  相似文献   
996.
刘征彦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16-1217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痹等病范畴,临床多表现有"胸中窒闷、胸背痛、心悸、头晕、气短",其病因病机常为本虚标实,病虽在心肺,但与五脏相关,上焦心肺机能不足是发病的基础,在内虚的基础上,或外感时邪,或内伤情志,或饮食失节,导致血脉不畅,络脉阻滞,发为胸痹、心痹。冠心病虽病位在心,为上焦心  相似文献   
997.
顽固性咳嗽于临床上有增多的趋势,治疗往往由病因病机的复杂而棘手。根据病情,分五脏论治,分别采用宣肺肃降、通脉宁心、健脾助运、平肝清降、补肾气化等法施治,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998.
姜琳 《东方药膳》2005,(4):42-42
一药具有一种以上滋味的并不少,但五味皆备的却不太多。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中医称它性温,味酸,其实并非全酸,而是皮肉甘甜中带酸,其核辛苦,且全果都有咸味,因而得五味子之名。五味子主滋肾水,收肺气,除烦止渴生津,补虚益气强阴,既有收敛固涩之用,又具强壮补养之功。现代研  相似文献   
999.
肝胃调和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以上腹部或胸骨后胀痛不适,烧心、呕吐、反酸、腹胀等为自觉症状的慢性、反复发作性临床综合征。笔者根据中医辨证,以肝胃调和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F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1《黄帝内经》有关五脏应五畜的论述《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论述了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畜鸡……。南方色赤,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畜羊……。中央色黄,……其味甘,……其畜牛……。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畜马……。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畜彘……。”这段原文中五脏应五畜是:肝应鸡,心应羊,脾应牛,肺应马,肾应彘。《黄帝内经.素问》中五常政大论篇叙述了五运平气、太过、不及的一般变化,对五脏应五畜提出探讨,“黄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