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55篇
  免费   12496篇
  国内免费   5975篇
耳鼻咽喉   933篇
儿科学   1250篇
妇产科学   1169篇
基础医学   7873篇
口腔科学   1573篇
临床医学   22316篇
内科学   12445篇
皮肤病学   1108篇
神经病学   2758篇
特种医学   49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8篇
外科学   9678篇
综合类   52824篇
预防医学   25558篇
眼科学   1576篇
药学   22730篇
  350篇
中国医学   58316篇
肿瘤学   4696篇
  2024年   1748篇
  2023年   5988篇
  2022年   4590篇
  2021年   5812篇
  2020年   5199篇
  2019年   4615篇
  2018年   2372篇
  2017年   4071篇
  2016年   4946篇
  2015年   6482篇
  2014年   10507篇
  2013年   10796篇
  2012年   14951篇
  2011年   15054篇
  2010年   11566篇
  2009年   10681篇
  2008年   20027篇
  2007年   13045篇
  2006年   11931篇
  2005年   14141篇
  2004年   8606篇
  2003年   8833篇
  2002年   8542篇
  2001年   5665篇
  2000年   4160篇
  1999年   3056篇
  1998年   2451篇
  1997年   2158篇
  1996年   1793篇
  1995年   1692篇
  1994年   1464篇
  1993年   1037篇
  1992年   804篇
  1991年   875篇
  1990年   646篇
  1989年   655篇
  1988年   363篇
  1987年   269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171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9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月治疗的86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与艾司唑仑片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寐患者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肥胖患者术后肺功能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30例26~48岁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按术式分为LRYGB组与LSG组,每组1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抽取患者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测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F)等肺功能指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动脉血气、肺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a O2、FVC、FEV1及MMF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p H、Pa CO2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 h、48 h,LRYGB组Pa O2、FVC、FEV1及MMF明显低于LSG组(P<0.05);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RYGB相比,LSG对肥胖患者肺功能、氧合影响较小,术后肺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模型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抗抑郁药物使用后改变。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雌雄对半;正常组正常养殖,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结合孤养方式制备抑郁模型大鼠4周。药物干预组采用模型组造模过程4周后给予药物(氟西汀)给入,自实验开始之后每周观察大鼠体重、糖水消耗、旷场实验指标的变化,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糖水消耗减少、旷场试验各项指标较正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减少,药物干预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在抑郁症发生与治疗中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74.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定期健康体检的3 509名研究对象中,曾罹患肿瘤、罹患慢病和健康对照三组分别有399、1 555、1 555名。年龄为(55.87±11.98)岁,男性占31.38%。慢病组MS患病率(42.44%)高于曾罹患肿瘤组(34.59%)和健康对照组(18.65%)( 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曾罹患肿瘤组和慢病组MS患病风险 OR(95% CI)值分别为2.13(1.61~2.83)和2.85(2.23~3.66);曾罹患乳腺癌和甲状腺癌MS患病风险 OR(95% CI)值分别为3.56(2.04~6.21)和2.77(1.46~5.25)。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的高危妊娠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高危妊娠产妇抑郁情绪、育儿胜任感及其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的抑郁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育儿胜任感评分[(98.78±10.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45±1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改善高危妊娠产妇抑郁情绪,提高育儿胜任感及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6.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36-1137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0例504眼弱视儿童精确配镜,辅以遮盖,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家庭精细作业及12岁以上患儿联合口服左旋多巴进行综合治疗,对其矫正视力进行观察并随访3年以上。结果:420例(504眼)患儿治疗观察3年后,基本治愈437眼(86.71%),进步56眼(11.11%),无效11眼(2.18%)。结论:弱视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采用混合模型探讨神经质人格和自责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以378名护理专业大学生为测试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神经质和自责均是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的有中介的调节模型中,当神经质作为中介时,自责作为调节变量对抑郁症状具有调节效应。在母亲惩罚严厉与抑郁症状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当自责作为中介时,神经质对抑郁症状具有调节效应,且只调节中介的后半路径。结论母亲惩罚严厉通过神经质对抑郁症状产生影响时,这一过程受到自责的调节,当自责程度越高时,对抑郁症状的调节效应越显著。母亲惩罚严厉通过自责的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状产生影响时,神经质水平越高,对抑郁症状的调节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78.
79.
中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因较多,病情变化迅速,证型繁杂,不同的文献中证候分类差异较大。证候分类的繁杂给临床工作者治疗中风病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对以证候要素(内风、内火、痰湿、瘀血、气虚、阴虚)为切入点论治中风病的理论进行探讨,并举例论证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0.
原发性肺癌的消化道转移不常见,文献报道多为个案病例报道,临床发生率为0.30%~1.77%[1]。1996年日本肿瘤中心研究了163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现胃肠道转移30例,总发生率约为1.8%[2]。原发性肺癌的胃肠道转移为血行转移,其发生往往提示疾病晚期且预后不佳。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肺癌消化道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66天[3]。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肺鳞癌结肠转移伴直肠原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