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87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734篇
药学   146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7 毫秒
41.

目的:应用Catquest-8SF量表研究PHACO+SIOL植入术患者主观报告的效果,评估Catquest-8SF量表在中国北方白内障人群的适用性及其对白内障手术的敏感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随访研究。泰安市中心医院白内障患者术前和术后3mo完成面对面的Catquest-8SF量表填写。

结果:术前共120例白内障患者完成了Catquest-8SF量表。术前Catquest-8SF量表得分与术前双眼加权logMAR视力及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1),无全身合并症的患者量表得分高于有全身合并症的患者(P<0.05)。102名(85%)患者完成术后3mo量表,单眼手术组和双眼手术组比较,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t=10.404, P<0.001),术后量表得分均明显提高(P<0.001)。两组在量表得分提高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2%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满意度与量表得分的提高值显著相关(P<0.05)。

结论:中文版Catquest-8SF量表在我国北方ARC人群中适用性好,简短高效,可以作为白内障常规临床评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不同后囊膜切开大小对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视功能、视轴区混浊(VAO)的影响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年龄<8岁的儿童白内障患者58例(107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记录患儿术前情况,包括视力、眼压、眼位、晶状体混浊程度、全身及眼部合并症、手术年龄。根据术中后囊膜切开直径的大小分成2组:A组为2~<4 mm,B组为4~<5.5 m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1.3±12.3)个月,A组20例37眼(单眼3例),B组26例46眼(单眼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A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31±0.21,其中6眼BCVA≥0.5(16.2%),具有融合功能的6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4例。19眼(51.4%)在术后7~24个月发生不同程度的VAO,其中6眼因严重的VAO再次手术切除,其余13眼给予YAG激光切开术。B组BCVA为0.48±0.26,其中24眼BCVA≥0.5(52.17%),具有融合功能的8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8例。6眼(13.0%)发生不同程度VAO,其中2眼行YAG激光切开术治疗,且有2例随着术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眼球震颤减轻甚至消失。术后5年,A组平均眼轴长度较术前增长(2.30±2.06)mm,B组较前增长(2.13±1.53)mm,2组患者在BCVA、VAO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P值均<0.05),在眼轴增长长度、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837,0.296;P值均>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IOL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后囊膜切开范围为4~<5.5 mm时不但可以安全植入IOL,便于术中前部玻璃体的有效切除,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视觉质量并减少VAO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CR)对成年单眼形觉剥夺(MD)弱视小鼠视皮质突触可塑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54只新生健康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MD+自由进食(AL)组、MD+CR组,每组18 只。小鼠21 日龄时构建MD模型,35 日龄时去除剥夺因素,63 日龄时通过行为学检测视敏度及电生理检测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皮质组织中可塑性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SY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等的表达;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据差异。结果:最终正常组、MD+AL组、MD+CR组分别有14、18、18 只小鼠完成研究。从第1 周开始,MD+CR组小鼠体质量百分比的增加明显低于MD+AL组(P<0.05)。MD+AL组小鼠视敏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MD+CR组小鼠的视敏度(P<0.05)。MD+AL组小鼠PSD95、GAP-43、SYP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MD+CR组小鼠(P<0.05)。MD+AL组小鼠视皮质中IGF-1 mRNA水平较正常组和MD+CR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CR能改善成年MD弱视小鼠视觉功能,增加视皮质中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重新激活视皮质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估助视器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功能恢复和阅读速度的影响。方法:对低视力门诊44名AMD患者进行评估。收集并分析使用助视器前和使用助视器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助视器类型(LVAs)以及阅读速度的相关数据。结果:共44例AMD患者,平均年龄为73±10.8岁,男性36例(82%)。其中,29例(67%)受试者视力较好的眼远视力(DVA)为1.0~1.6 LogMAR,而36例(82%)受试者近视力(NVA)小于3.2 m。使用助视器时平均DVA提高0.67±0.27 LogMAR(P=0.000)。使用LVAs时,42例患者NVA达到1 m甚至更佳,仅有2例(4.5%)没有使用LVAs的患者NVA为1 m。在使用一定时间的助视器后,有阅读能力的患者平均阅读速度从每分钟2.9±4.78字提高到每分钟71.31±29.96字(P<0.001)。15名受试者远距离视觉使用单目望远镜,而戴高倍单目镜片眼镜作为最常用的阅读辅助工具。结论:LVAs对AMD患者的视功能恢复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对于AMD患者而言,接受低视力护理服务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历史已有90多年.虽然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视力恢复仍不够令人满意.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动物疾病模型的研究,已知主要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及其界面出现一系列的细胞学反应,其结构和功能重建需要较长时间.近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发现,光感受器内节与外节连接(IS/OS连接)断裂、外界膜(ELM)断裂,以及黄斑的微小病变,是视力后果不良的影响因素.关于手术方式等治疗因素对视力恢复的影响,仍有争议.因此,应更多地关注视网膜复位后的视力恢复,进行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27-4428
探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术后单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斜视患者57例(114眼),所有患者均为双侧斜视,均采用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单视功能变化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具有单视功能总比例为89.47%,显著高于术前的3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53%。予以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患者,可显著改善其术后单视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以及视功能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5例20只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眼经确诊后均在全麻下施行了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通过间接检眼镜以及RetCamⅡ成像系统检查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使用条栅视力(Lea gratingTM)检查来评估视功能的情况.结果 所有20只患眼术后随访中视网膜解剖均完全复位.其中3只患眼伴有黄斑部的变形或牵引(占15%),其余17只患眼术后眼底检查黄斑部结构正常(占85%).共9例患儿12只眼完成了条栅视力的检查,平均条栅视力值为(6.4±.2.5)c/d(2~12 c/d),转换为五分视力值平均为4.29±0.20 (3.82~4.60).其中1只患眼视力为3.82,1只患眼视力为4.0,其眼底检查都发现有黄斑部的变形以及牵引;其余10只患眼视力都优于4.3(4.30~4.60).结论 通过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4A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够使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并达到良好的视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4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190-1192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在行人工晶体置入术后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共223患眼,对比两组在术后、术后1w、术后3个月时的视力分布情况、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在经过白内障手术后,对比患者的视力分布情况,发现200例患者在术后1w、术后3个月中视力达0.3以上的比例分别是85.65%(191/223)、93.72%(209/223),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手术前的视力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术后1w、术后3个月的视功能均要明显优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3个月的视功能恢复程度要优于术前1w(P0.05);在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发现,术后1w、术后3个月均要明显优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3个月患者的QOL评分优于术后1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轮白内障患者选择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和视功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并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帮助患者恢复回归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3例行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炎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观察两组前房反应、远近视力、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前房反应、远近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功能指数(VF-14)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减轻术后反应,促进术眼视功能恢复,在白内障摘除术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方法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1)与正常儿童比,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明显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矫正前,轻度组与中度组交叉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觉的形成;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有效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