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79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肾实证最早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虽有提及,但均缺乏系统论述。自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以来,在内科领域则逐渐出现“肾无实  相似文献   
62.
浅谈“徐疾补泻与提插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一直强调针刺补泻手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补法和针刺泻法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 ,施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于同一病例 ,其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徐疾、提插补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 ,正确理解两种刺法的含义、应用以及它们的关系 ,有利于针灸医师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灵活运用 ,提高临床疗效。1 徐疾、提插补泻的内容1 .1 徐疾补泻 徐疾的含义 ,一作动作的快慢 ,一作时间的久暂。《灵枢·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 ,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 ,言疾…  相似文献   
63.
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希言 《中国针灸》2002,22(9):10-18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相似文献   
64.
李宝生 《北京中医》2002,21(3):190-190
1998~2000年,笔者针对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在临床辨证治疗时注重辨别虚实来应用攻补兼施法,获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本院肾病专科门诊病人。其中男41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12岁,平均36.8岁;病程0.5~12.3年,平均2.5年。61例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和血浆蛋白过低等典型的“三高一低”症状。……  相似文献   
65.
补泻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于补泻的分析研究 ,多只局限于毫针的手法操作。从“九针”这个大整体的高度出发 ,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认为 ,毫针与推拿 ,单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 ,均偏属于温补 ;其泻的作用 ,来自于辨证配穴下的整体效应 ,而非手法操作本身 ;不同的手法操作 ,只是改变了温补的方式 ,使所调动的穴位作用 ,更适合于不同的疾病而已。  相似文献   
66.
针刺治疗面瘫后遗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系周围性面瘫病人的患侧经针灸、电针、磁疗等治疗后又逐渐出现患侧面肌的痉挛、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根据现代医学对经络腧穴的研究 ,临床中发现与当时患侧的治疗手法等有关。故在治疗中应特别重视中医辨证施治 ,正确使用手法补泻等 ,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李宛亮 《四川中医》2002,20(10):79-79
针灸处方是依据治疗法则而定的,不同功能的腧穴配伍成了不同的针灸处方,而补泻手法的运用又是治疗法则的具体实施,所以针灸处方与针泻手法在临床治疗中是相辅相成的,是治疗疾病保证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8.
中药的补泻与炮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是正与邪斗争的反映,均可用虚实两个方面来概括。“虚者补之”,“实则泻之”,尽管药物的作用多种多样,不外乎扶正与祛邪,9叩「与泻。药物的这些补泻作用,可随炮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说:“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纯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如补药之用熟者,欲得其醇厚,所以成其资助之功;泻药制熟者,欲去其悍烈,所以成其攻伐之力。用生用熟,各有所宜,实取其补泻得中,毋损正…  相似文献   
69.
攻补兼施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融融  应萍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64-46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笔者观察,脾肾气虚是其本,瘀血留滞乃其标,采用攻补兼施之法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于下。1本虚标实治当兼顾因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亦即祖国医学所谓"离经之血",此血蓄积于局部成为瘀血,久则瘀血逐渐增多,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厚硬结而成症瘤,所以治疗应以减轻或消除异位病灶出血、纤维化的活血化瘀法为主,选用当归、赤芍、丹参等能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局部瘀血,改善子宫微循环;同时丹参、桃仁、五灵脂、获术对纤维蛋白有溶解作用,特别是获术、丹参、当归、桃…  相似文献   
70.
浅谈针刺手法无锡市中医院(214001)杜晓山关键词针刺基本手法补泻手法〔作者简介〕杜晓山(1923-),江苏省无锡市人。主任医师,省名中医,江苏省及无锡市针灸学会名誉会长。曾任无锡市中医院副院长、无锡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