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30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9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72篇
  9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甘油等);GSH组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静滴(血运重建即刻静滴GSH2400mg,2h内滴完,1次/d,持续15d),15d后复查SPECT。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SH对AMI急诊PCI后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常见重要病 因。从理论上讲,所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均可从延缓心室功能 不全进展和治疗心律失常中受益。同样,IHD患者也可从缓 解心肌缺血、预防冠状动脉闭塞和血运重建中获益。  相似文献   
53.
冯福宾 《中原医刊》2005,32(10):14-15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探讨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同期88例AMI病人拟行择期PCI组45例,保守治疗组43例,对比观察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舒张末容量(LVEDV)、室壁节段运动积分指数(WMSI)的影响,结果与结论AMI病人择期PCI与药物保守组对比择期PCI病人LVEF明显增加,LVESV、LVEPV及室壁节段运动积分指数明显下降,成功实现血运重建能防止左心室进行性扩大,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5.
张孝忠  张晋  张军  王红  原新茹  殷雪萍 《医学争鸣》2008,29(1):F0003-F000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6-09/2007-03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9(男16,女13)例,年龄(62±1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ACC/AHA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标准,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17例,稳定型心绞痛5例;合并糖尿病21例,合并轻度肾功损害4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24例、Ⅲ级3例、Ⅳ级2例.有6例冠脉血运重建时需IABP辅助循环.  相似文献   
56.
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IR)是利用激光在缺血的左心室壁制造多个心肌隧道,以促使心腔内的氧合血经隧道注入心肌内,并通过心肌大量的窦状隙及冠状动脉交通网营养该区域心肌。在60年代用针穿刺左心室壁造成孔道改善心肌缺血的基础上Mirhoseini等在70年代末开始了TMLR的实验研究。80年代围绕TMLR的组织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低功率二氧化碳激光TMLR作为冠脉搭桥(CABG)的辅助方法也开始用于临床。90年代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成功地用于人心脏跳动下心肌打孔手术后,TMLR成为单独治疗晚期重症冠心病的另一种新方法。1994年尸检发现了激光孔道长期通畅并内皮化及与周围心肌血窦相沟通的组织学证据。近年来,有关TMLR在(1)促进血管内皮生长方面的实验研究,(2)用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心肌造影超声(MCE)等手段进行临床随访,(3)临床开展的心脏搏动条件下CABG结合TMLR,(4)TMLR术式及其适应证的选择等实验与临床应用方面均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57.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心肌缺血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CY  Zhou YF  Wang HY  Huang CC  Piao LS  Yang SH  Liu SY  W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83-2086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PMR)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 取体重 14~18kg的雄性杂种健康犬 10条 ,随机分为PMR组和对照组 ,每组 5条。对两组犬均以不完全结扎冠状动脉 (冠脉 )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模型。PMR组在冠脉结扎术后 2周采用Ho :YAG激光系统在缺血心壁施行PMR ,每条犬平均打孔 (15± 3)个。PMR组在冠脉结扎前和PMR后 1、4、12周 ,对照组在冠脉结扎前、冠脉结扎后 3、6和 14周 ,以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心肌灌注状况 ,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PMR组在 1、4周检测结束后各处死 1条犬 ,12周检测结束后处死 3条犬 ;对照组在 14周检测结束后处死全部 5条犬。取犬心肌组织作形态学观察及血管计数。PMR术后 2 4h病理标本取自PMR预实验犬。结果  (1)心肌灌注积分 :PMR组冠脉结扎前为 3 2± 0 6 ,PMR后 12周为 0 3± 0 2 ;对照组冠脉结扎前为 3 1± 0 5 ,结扎后 14周为 1 2± 0 3。两组下降幅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LVEF :PMR组冠脉结扎前为 4 2 6± 6 5 ,PMR后 12周为 5 5 8± 7 6 (P <0 0 5 ) ;对照组冠脉结扎前为 4 3 2± 8 7,结扎后 14周为 4 5 2± 6 3。两组增加幅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PMR犬心肌PMR区域每视野微血管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5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加常规用药疗程1年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为治疗组,再选取30例未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仅常规用药1年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余治疗均同,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血流的改善和侧枝循环的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血运重建均有改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9.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功地给缺血心肌带来血运重建,大大减轻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可发生并发症,其中心室颤动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60.
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心肌存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判断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冬眠心肌模型猪6只,于术前、术后2周及5周行MR多技术成像(包括:形态扫描、电影扫描、心肌灌注及心肌活性扫描),判断心肌缺血区及坏死区大小,与病理对照评价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术后2周模型猪左室平均4.2±0.8个节段心肌缺血、平均0.5±0.8个节段心肌变性坏死;术后5周模型猪左室平均3.4±0.9个节段心肌缺血、平均0.3±0.4个节段心肌变性坏死;术后5周的病理提示左室平均3.3±0.5个节段缺血,0.2±0.4个节段坏死。结论:术后5周时左室心肌缺血及变性坏死的范围较2周时缩小,MR多技术成像对判断心肌存活性敏感,但轻度高估了心肌缺血及变性坏死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