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09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6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变化,从而研究血象变化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联。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变化,以治疗疗效情况分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0%(27/45)升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93.3%(42/45)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93.3%(42/45)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77.8%(3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64.4%(29/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86.7%(39/45)升高。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后血象中淋巴细胞绝对值55.6%(25/45)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55.6%(25/45)降低、全程C反应蛋白57.8%(26/45)升高。采用χ2检验比较: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好转组与未见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多正常区间变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期多升高,治疗后多在恢复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前期下降,治疗后多恢复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明显;全程C反应蛋白多升高。血象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全程C反应蛋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转归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洪美  钱小莲 《工企医刊》2014,27(5):1039-1040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包括WBC、PLT、RBC和Hb)异常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与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减少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1138名人员和某外厂692名未接触有机磷农药的工人进行外周血象的均值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有机磷组的WBC为(6.0±1.47)×109/L、PLT为(158.2±52.29)×109/L、RBC为(4.59±0.49)×1012/L、Hb为(137.3±15.93)g/L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WBC、PLT、RBC、H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机磷组的PLT的异常率为11.6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间,操作工的PLT异常率为14.33%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PLT的异常率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工龄5-15a PLT异常率为16.93%,显著高于<5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对工龄5-15年的劳动者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对PLT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3.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头孢他啶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毒性,造血系统毒性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2例患者,使用头孢他啶之前,血象基本正常,而使用头孢他啶之后,血象中血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而停用该药后,血象中血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我们推测可能与头孢他啶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头孢他啶引起血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晴 《当代医学》2008,14(24):163-164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头孢他啶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毒性,造血系统毒性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2例患者,使用头孢他啶之前.血象基本正常,而使用头孢他啶之后,血象中血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而停用该药后,血象中血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我们推测可能与头孢他啶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传播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治疗方案也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对 5 2例SARS病例进行观察 ,探讨本病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5 2例均为 2 0 0 3年 4月份本院SARS重症监护室依据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收治的确诊SARS病人 ,男 2 9例 ,女 2 3例 ,年龄 11~ 88(37± 14 )岁。2 .分组和治疗 :(1)分组 :A组 :发病 (3 1± 1 6 )d入我院者 ,共 35例。B组 :发病 (8 9± 2 0 )d入院者 ,共 17例 ,入表 1  普通SARS病人病程中外周血象及T淋巴细…  相似文献   
996.
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 30例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行TIPS术后再行PSE术.用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门脉主干血流速度、脾脏长径和厚度;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象.结果 30例患者TIPS术后的门脉压力较术前降低(P<0.01).门、脾静脉内径较术前缩小(P<0.01),门脉主干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快(P<0.01);术后3~6月的脾脏长径及厚度、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30例患者PSE术后的门、脾静脉内径、门脉主干血流速度与TIPS术后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较TIPS术后明显升高(P<0.01),脾脏长径和厚度较TIPS术后缩小(P<0.05).结论 联合TIPS和PSE术治疗,能有效降低肝硬化患者的门脉压力,同时又能缓解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997.
患者男,48岁。2005年3月10日因发现双踝凹陷性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象:WBC 11×10~9/L、嗜酸粒0.40。3月14日就诊于我院门诊,血象:WBC 39.8×10~9/L、中性粒0.12,淋巴0.17,嗜酸粒0.68,单核0.03,Hb140g/L,PLT75×10~9/L,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于3月16日收住入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或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可疑,肝脾肋下均有4 cm,质偏硬,无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植入时间、血象恢复及血液成分输注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ABO血型不相合和46例ABO血型相合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对41例ABO血型不相合的患者,分别比较主侧不相合、次侧不相合及主次侧均不相合的造血恢复。结果 ABO血型主次侧均不相合的患者与相合的患者相比,红细胞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血型不相合的移植患者在移植后包括植入、红细胞恢复、红细胞输注量及血小板恢复时间上呈现出不同,且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不相合会影响血象的恢复时间及血制品输注数量,但未发现对移植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肝硬化脾动脉亢进及门静脉高压患者应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数字减影机下,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对36例肝硬化脾功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后外周血WBc,PIT明显升高均达正常,PSE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腹痛,腹腔积液等.结论?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较轻,是除外科脾切除手术之外的一项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生急性白血病的概率逐年增加,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根据白血病的细胞系列,可以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指在分化的初期,造血干细胞出现凋亡、阻滞或者是恶性增殖的情况,容易在造血系统中引发恶性肿瘤。本文主要回顾与分析80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检验分型与血象进行对比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