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59篇
  免费   4026篇
  国内免费   3292篇
耳鼻咽喉   369篇
儿科学   1104篇
妇产科学   713篇
基础医学   6812篇
口腔科学   433篇
临床医学   29679篇
内科学   9634篇
皮肤病学   1138篇
神经病学   1170篇
特种医学   2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1篇
外科学   4603篇
综合类   38769篇
预防医学   22335篇
眼科学   555篇
药学   17278篇
  184篇
中国医学   9270篇
肿瘤学   2399篇
  2024年   397篇
  2023年   1996篇
  2022年   1760篇
  2021年   2372篇
  2020年   2591篇
  2019年   2458篇
  2018年   1117篇
  2017年   2244篇
  2016年   2492篇
  2015年   3160篇
  2014年   5664篇
  2013年   5634篇
  2012年   7620篇
  2011年   8033篇
  2010年   7702篇
  2009年   7479篇
  2008年   11742篇
  2007年   9085篇
  2006年   7808篇
  2005年   9137篇
  2004年   7621篇
  2003年   7801篇
  2002年   5629篇
  2001年   4633篇
  2000年   3455篇
  1999年   2973篇
  1998年   2900篇
  1997年   2538篇
  1996年   2212篇
  1995年   2010篇
  1994年   1739篇
  1993年   1372篇
  1992年   1065篇
  1991年   974篇
  1990年   822篇
  1989年   671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制备了一种基于免疫分析的光子晶体传感材料,可以对相思子毒素进行无标记超灵敏检测。方法在24孔板中用附着有金纳米粒子(AuNPs)的二氧化硅微球(SiO2)通过自组装方法堆垒蛋白石光子晶体(PC),并用相思子毒素多克隆抗体(pAb)修饰光子晶体以实现传感材料对相思子毒素的特异性识别。结果在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下,光子晶体衍射峰的强度随相思子毒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 pg/mL至10 ng/mL,检出限为11 fg/mL。此外,饮用水和牛奶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1.45%~113.61%。结论该传感材料不仅可以实现相思子毒素的超灵敏无标记检测,而且具有制备简便,响应迅速,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检测、诊断和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肝硬化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对2组血清中的AFP、CEA、CA19-9指标进行单项测定与联合检测,对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AFP、CA19-9、CEA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9-9、CEA单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将会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33.
在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是免疫力低下的弱势群体,面临着疾病与疫情的双重考验。那么具有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应该如何治疗?晚期肺腺癌基因检测结果解读目前晚期肺腺癌有靶向治疗药物的基因突变包括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BRAF突变、NTRK融合、C-MET扩增、C-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而KRAS突变是目前已知靶向治疗耐药的标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丙型肝炎的临床检测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HCV-RNA测定,测定结果均显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有病毒复制。回顾性分析其丙型肝炎的感染因素,因输血引起96例,注射6例,血液透析4例,其他原因2例。结论: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多问题,而输血是引起丙型肝炎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在输血后应及时进行丙肝抗体检测,有效控制丙型肝炎的持续蔓延。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14.691、8.840,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7.203,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40.414、18.038、38.436、15.992,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7.162、-22.531,P <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比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17.814、11.454、32.635、19.212、22.497、17.884,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130、-13.393、-4.428,P <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7.
《中国医药科学》2016,(9):140-143
目的评估便携式Hemo Cue Hb 201+分析仪急性失血后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麻术中因急性失血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共208例,血标本采集后,分别采用Hemo Cue Hb 201+分析仪及SYSMEX 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同一标本的Hb,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两种检验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Hemo Cue Hb 201+分析仪和中心实验室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得的H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15.9297+0.8086x,r=0.888,P<0.001)。两种方法检测Hb差值95%的一致性限度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 Hemo Cue Hb201+分析仪在急性失血后Hb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并且迅捷,对术中输血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但与标准方法的一致性尚有不足,二者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38.
目的针对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就诊并且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69例作为受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进行血常规(不含血脂)检测,对观察组人员进行血常规联合血脂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冠心病确诊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确诊率(73.4%)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确诊率(4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中血脂检测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血脂检测水平,仅有HDL-C这一指标,观察组非冠心病患者高于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血脂检测指标可以有效地提示患病情况,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便宜,对于基层群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准确的诊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避免检测不当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39.
狼疮抗凝物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检测狼疮抗凝物,对治疗方案抉择和疗效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狼疮抗凝物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为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合理的诊治和管理,现就有关流行病学、检测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和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