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以进一步了解输血或血制品应用与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接受组50例、未接受组50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接受组有37例丙肝抗体(抗-HCV)阳性(占74%),未接受组有11例丙肝抗体阳性(占22%),有显著差异。结论HCV感染与输血或血制品应用有密切关系,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学经典的间接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对6058例患者输血前和960例再主院患者进血清二三抗体检测。结果 输血后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较输血前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血不足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中传播中输血的作用.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输血的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丙肝病毒抗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抗体检测,并比较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各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输血后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1.67%、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0.00%及梅毒螺旋抗体阳性率0.50%与输血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等传播中输血并不是主要途径,但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应当加强对学院的严格监控.  相似文献   

4.
雷秋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89-1890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4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五项、梅毒螺旋抗体、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对5400例患者进行检测,阳性患者为1100例(20.37%)。其中HBsAg阳性664例(12.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97例(1.8%),丙肝抗体阳性59例(1.1%),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4例(0.07%)。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前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携带情况,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输血医疗纠纷.方法:对2 57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采集的血标本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并分别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检出乙肝阳性75例(2.92%),其中71例(94.67%)伴随ALT升高(50 U/L~80 U/L);检出丙肝阳性18例(0.70%).有2例(11.11%)伴随ALT升高(50 U/L~70 U/L);检出梅毒抗体阳性5例(0.19%)、HIV抗体阳性1例(具有很大偶然性).结论:本组输血前病例5项指标检出阳性率较国内东部地区输血前检出率偏低,但足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重视,并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6.
陈宇辉 《海南医学》2010,21(18):102-103
目的了解临高地区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感染情况,为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3323例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07例,阳性率为12.25%;HCV-Ab阳性34例,阳性率1.02%;HIV-Ab阳性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26%。结论对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学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分娩、手术及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合检测丙肝抗体和丙肝核心抗原并联合丙肝RNA在丙肝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3 117例患者进行HCV抗体和HCV抗原组合检测,对两种方法中的阳性标本进行HCV-RNA确证检测。结果:13 117例患者中,丙肝抗体阳性188例,丙肝核心抗原阳性52例,其中丙肝抗体和核心抗原均阳性者48例,单独核心抗原阳性4例,总阳性数192例。丙肝抗体阳性188例中HCV抗体阳性标本中有121例HCV-RNA阳性,检出率为64.4%;有48例HCV-c Ag阳性,检出率为25.5%(48/188)。丙肝抗体和核心抗原均阳性者HCVRNA阳性45例,检出率为93.75%;单独核心抗原阳性4例中有3例HCV-RNA阳性,检出率75%。结论:抗-HCV和HCV-c Ag组合作为HCV感染初筛实验联合HCV-RNA确证检测,对HCV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更高,假阳性率更低,可作为临床对HCV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检验程序。  相似文献   

8.
2570例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携带情况,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输血医疗纠纷。方法:对2 5 7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采集的血标本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并分别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检出乙肝阳性75例(2 .92 %) ,其中71例(94 .6 7%)伴随ALT升高(5 0U/L80U/L) ;检出丙肝阳性1 8例(0 .70 %) ,有2例(1 1 .1 1 %)伴随ALT升高(5 0U/L70U/L) ;检出梅毒抗体阳性5例(0 .1 9%)、HIV抗体阳性1例(具有很大偶然性)。结论:本组输血前病例5项指标检出阳性率较国内东部地区输血前检出率偏低,但足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重视,并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其中活动期78例,非活动期118例.正常对照为60例体检健康者.常规采取256例待检者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中的HCV- IgG、HCV- IgM和GOR抗体采用ELIS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抗HCV- IgG、抗HCV- IgM和GOR抗体三项指标中,HC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活动期丙肝组为100%,非活动期肝炎组为89.8%.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1.8%,在非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55.9&,高于HCV- IgM抗体.结论 GOR抗体与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菊梅 《甘肃医药》2012,(8):605-606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血液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的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科拟输血患者4113例进行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结果:4113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6.6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5.00%(617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60%(2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80%(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2例)。结论:受血者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非常必要,不仅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还可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张世仓  岳喻伦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298-2299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精神,确保每位受血者安全,预防和杜绝因输血后感染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受血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前均接受传染病四项检测,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并减少医疗纠纷。我院2004年5月至2005年11月,对807例输血前采集的血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HCV)、梅毒(RPR)、艾滋病抗体检测并分析统计计算,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2004年5月29日至2005年11月11日在本院申请输血的患者共807例,年龄2d~90岁,性别自然分布;均取静脉血3ml~5ml;标本均在输血前采集。1.2试剂由艾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结果判断专人负责,设阴阳性对照。1.3方法金标法初筛,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阳性者进一步用酶联免疫法(ELISA)确诊;梅毒初筛阳性用TPPA确诊;HIV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复筛、省疾控中心确诊。2结果2004年至2005年我院807例输血患者,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抗-HCV检查已成为筛选献血员的常规项目之一,但输血后丙肝仍屡见不鲜.我们对78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 进行了检查,发现抗-HCV阴性40例中,HCV RNA阳性11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①病例选择:根据1995年在北京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选择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 染患者78例,皆为1996年7月~199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肝硬化12例,肝癌5例,肝炎61例.②方法:78例 患者皆行外周血HCV RNA检测及抗-HCV检则.HCV 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抗-HCV采用第二代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盒. 2 结果 7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38例,占48.7%,HCV RNA阳性32例,占41.0%.抗-HCV阳性38例中HCV RNA阳性21例,占26.9%,抗-HCV阴性40例中,HCV RNA阳性11例.占14.1%. 3 讨论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抗-HCV、HCV RNA可单项存在,亦可重叠存在.Sakamoto等报道抗-HCV阳性的 血液透析患者有25.0%HCV RNA阳性,这是因为丙肝一部分可自愈,但抗原消失后一段时间抗体才转阴,因此丙型肝炎 抗-HCV阳性患者不能确定何时感染上丙型肝炎及目前是否有传染性.丙肝病毒感染后,HCV RNA检出时间早于抗-HCV阳 转时间,而且敏感性高于后者,是一种早期、灵敏及特异的HCV感染诊断方法. 丙型肝炎存在输血及非输血感染途径.输血与血制品是感染丙肝的重要途径.同时进行抗-HCV及HCV RNA检测,可  相似文献   

13.
杜耀亭 《当代医学》2010,16(26):115-115
目的对输血前、术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20例受血者或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活性测定。结果 2120例检测者中,HBsAg阳性患者178例(8.4%),抗-HCV阳性患者11例(0.52%),抗-TP阳性患者7例(0.33%),未检出抗-HIV1/2阳性患者,ALT活性升高患者190例(8.96%)。结论输血前、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指标有一定的感染比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 对1535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1 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结果 在1535例患者中,HBSAg阳性187例(12.18%)、抗-HCV阳性12例(0.78%)、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例(0.07%)、TP 阳性16例(1.04%).检测阳性总数为216例.总阳性率为14.07%.结论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有利于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00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9001例患者进行检测,阳性患者为714例(7.93%)。其中HBsAg阳性457例(5.08%),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65例(1.83%),丙肝抗体阳性86例(0.96%),艾滋病抗原抗体初筛试验阳性6例(0.07%)。结论:通过对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检查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1535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结果在1535例患者中,HBsAg阳性187例(12.18%)、抗-HCV阳性12例(O.78%)、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例(0.07%)、TP阳性16例(1.04%)。检测阳性总数为216例,总阳性率为14.0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有利于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岑春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414-3415
目的观察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及输血前患者1 440例,在输血及术前抽取静脉血4 mL,标本在2~8℃条件下进行保存,而后分别进行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440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中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阳性148例(10.28%),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8例(8.89%);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0例(0.69%),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例(0.5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2例(0.14%,)。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检查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较高,其对于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抗体(HCV-Ab)、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定量检测HCV-RNA,探究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对于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6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和120例丙肝抗体阴性患者同时检测HCV-Ab、HCV-cAg和HCV-RNA。丙肝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丙肝核心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丙肝HCV-RNA检测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结果36例丙肝抗体阳性组中,HCV-cAg阳性28例,HCV-RNA阳性25例。120例丙肝抗体阴性的门诊肝炎患者中HCV-cAg阳性有2例,HCV-RNA阳性有1例。结论 HCV-cAg检测可以缩短HCV抗体检测窗口期,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将二者联合起来,提高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部分患者1 000例,进行与丙肝感染相关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抗HCV检测和HCV-RNA含量检测,观察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阳性结果为感染者,对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丙肝感染可能相关因素,采用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表示危险程度。结果:吸毒史、性伙伴固定与否、供血情况、纹身、输血史、手术史及不安全注射这些因素对于抗-HCV阳性比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因素的OR值分别为2.253、1.372、10.451、2.589、5.503、1.951、1.672,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20~4.384)、(1.164~2.036)、(6.152~19.865)、(1.682~5.273)、(3.523~9.177)、(1.303~2.731)和(1.127~2.563),这些因素均是对丙型肝炎感染影响相关的独立因素,输血和供血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吸毒史、供血情况、纹身、输血史、手术史、不安全注射及性伙伴这些因素均为影响丙型肝炎感染相关的独立因素,丙型肝炎预防的重点应为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加强对医院及公共场所的卫生规范管理,增加人们健康生活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与疾病的相关机理。方法对8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进行抗核抗体(ANA)、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膜抗体(LMA)、类风湿因子(RF)等自身抗体检测。结果①丙型肝炎伴ANA、ENA抗体等6种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RF的阳性检出率最高(30.34%)。②急性丙肝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3.75%;慢性丙肝组阳性检出率36.9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5,P>0.05)。③单纯抗-HCV阳性的58例中自身抗体阳性者25例,检出率43.10%;HCV RNA阳性的31例中9例抗体阳性,检出率29.03%。结论HCV感染过程中机体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