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55篇
  免费   2701篇
  国内免费   1166篇
耳鼻咽喉   141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602篇
基础医学   927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10779篇
内科学   5997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1783篇
特种医学   50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4268篇
综合类   18932篇
预防医学   3079篇
眼科学   180篇
药学   7811篇
  113篇
中国医学   3892篇
肿瘤学   1883篇
  2024年   382篇
  2023年   1443篇
  2022年   1353篇
  2021年   1771篇
  2020年   1713篇
  2019年   1919篇
  2018年   873篇
  2017年   1700篇
  2016年   1788篇
  2015年   1920篇
  2014年   3227篇
  2013年   3190篇
  2012年   3877篇
  2011年   3975篇
  2010年   3724篇
  2009年   3621篇
  2008年   3560篇
  2007年   3460篇
  2006年   3207篇
  2005年   3091篇
  2004年   2660篇
  2003年   2411篇
  2002年   2121篇
  2001年   1715篇
  2000年   1191篇
  1999年   967篇
  1998年   884篇
  1997年   789篇
  1996年   750篇
  1995年   597篇
  1994年   494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流变学、下肢周径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两组患者下肢周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粘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流变,缓解肢体肿胀,预防DVT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8例。口服氯吡格雷5 d后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患者CYP2C19与ABCBl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出院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类别及时间。结果根据CYP2C19*2/*3快速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以及ABCBl C3435T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CBlT(-620)C不同基因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ABCBl C3435T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26 kg/m~2也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共38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61%(52/382),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6例(9.42%),心肌梗死4例(1.05%),血管性死亡12例(3.14%)。根据是否携带CYP2C19*2/*3基因分为2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BCBlT(-620)C、ABCBl C3435T基因的显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基因携带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也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3、ABCBl C3435T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其中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的患者终点事件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Ki-67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150例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在术后2个月内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肝癌组织病理Ki-67评分分为为低表达组(Ki-67评分≤20%,44例)和高表达组(Ki-67评分20%,106例);分析Ki-67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生存的关系。结果:高表达组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及合并微血管癌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为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i-67高表达与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大、肿瘤包膜不完整、合并微血管癌栓为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表达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57.9%vs. 37.7%,χ~2=6.777,P0.05),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5.6%vs. 75.9%,χ~2=8.447,P0.05)。结论:Ki-67的表达量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高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4.
当前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以活血化瘀为法,然笔者经临床实践发现,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此病,疗效多不尽如人意。本文立足于《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阐述"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机在于"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并认为本病治法之精要,在于"温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同时审详病程阶段、证候虚实,辨证施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间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肿瘤切除术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肿瘤切除术,研究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随访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1年复发率和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肿瘤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短期内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9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6,康莱特+索拉非尼+TACE)和对照组(n=47,索拉非尼+TACE),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发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有助于提高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并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南石医院2016-01—2018-03间收治的82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介入组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结果介入组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接受早期低分子肝素用药及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及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后DVT发生率及血小板、血红蛋白值。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1例(1.33%),对照组为6例(8.00%)(χ2=5.002,P=0.025)。入院时、术前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7d血小板值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0.730,P0.05)。观察组患术后1、7d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t=2.187、2.86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为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同时提供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血小板、血红蛋白值,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并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及SAS、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84%(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49.32±8.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72±8.36分(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为43.68±3.02分、43.89±3.87分,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为50.03±5.76分、50.62±5.3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消除减轻负性情绪,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0.
【病例】男,68岁。因反复大量右侧鼻出血3天急诊入院。入院前1小时右鼻猛烈出血,经前、后鼻孔填塞后暂止。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体检:血压150/90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血象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报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底检查有动脉硬化表现。入院后给予输液、输血、抗生素、降压和止血药。虽经反复前、后鼻孔填塞,仍每日出血1~3次,每次10~100ml不等,血压降至110/75mmHg,血红蛋白降至60g/L。因出血难以控制,于是经右股动脉插管,行右颌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由于动脉硬化,术中曾多次自股动脉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