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09篇
  免费   6273篇
  国内免费   5938篇
耳鼻咽喉   700篇
儿科学   1967篇
妇产科学   1182篇
基础医学   8050篇
口腔科学   1450篇
临床医学   18686篇
内科学   12964篇
皮肤病学   996篇
神经病学   2515篇
特种医学   29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2篇
外科学   6820篇
综合类   36735篇
预防医学   6201篇
眼科学   1878篇
药学   15027篇
  163篇
中国医学   8883篇
肿瘤学   4988篇
  2024年   739篇
  2023年   3082篇
  2022年   2576篇
  2021年   3141篇
  2020年   2942篇
  2019年   2956篇
  2018年   1519篇
  2017年   2571篇
  2016年   2883篇
  2015年   3180篇
  2014年   4863篇
  2013年   5094篇
  2012年   6823篇
  2011年   7438篇
  2010年   6604篇
  2009年   6737篇
  2008年   7375篇
  2007年   6868篇
  2006年   6633篇
  2005年   7258篇
  2004年   5684篇
  2003年   5294篇
  2002年   4718篇
  2001年   4494篇
  2000年   3561篇
  1999年   2917篇
  1998年   2609篇
  1997年   2258篇
  1996年   2019篇
  1995年   1744篇
  1994年   1311篇
  1993年   907篇
  1992年   750篇
  1991年   773篇
  1990年   570篇
  1989年   657篇
  1988年   218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索自制一次性20G钩针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剥离术,术中应用自制的一次性20G钩针,在裂孔边缘以中心凹为中心,放射状侧向划开,钩住并扩大分离出视网膜为界膜,在视网膜内界膜镊铺助下,一次性连续完整撤除,通过内界膜划开、分离的可操作性,和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出血、破裂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中心视力、中心视野的转变,客观评价自制钩针在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的适用性。结果 术中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破裂和出血,裂孔边缘的侧向切开均一次性成功,通过切开口,钩住内界膜并分离扩大,以便于内界膜镊钳夹和一次性撕除,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操作方便。术后中心视力及中心视野均无显著下降。随访(5-8)月,87.5%(14/16)裂孔封闭,无一例裂孔复发。结论 自制一次性20G钩针有助于视网膜剥离术的完成。术中裂孔边缘内界膜侧向切开的深度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103.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炎性反应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近年来研究证实,CRP还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的促炎因子,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检测了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水平,并随访了部分患者发病3~6个月后的血清CRP水平,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交感性"肺型P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主神经兴奋性的高低可引起多种心电图的改变,交感性“肺性P波”则是典型实例。[定义]当Ⅱ、Ⅲ、aVF导联的P波高尖,振幅>2.5mV时称为“肺型P波”,由于心电图P波的这种改变多见于慢性肺部疾病而被冠名。交感性“肺型P波”则是指患者无慢性肺病、右房肥大及右房传导阻滞的客观依  相似文献   
105.
妊娠过程既是一个母体对胎儿体内父源抗原产生同种免疫的过程,也是一个血小板激活、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的过程。在病理性妊娠中,血小板的活性以及其释放的多种血浆标志物会产生特异性的改变。本文就血小板及其相关因子在妊娠过程中的特异性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6.
背景全血制备的血小板混合保存7天的优势在于运作效率高,细菌检测和病原体灭活的简化。本研究用于评价保存前混合的血小板保存至7天的体外质量。研究设计与方法少白细胞血小板保存前混合(5单位/份混合),保存5天或7天。在混合时和第5天(n=16~29)或第7天(n=4~30)取样。检测生化  相似文献   
107.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6):i0006
【药品名称】品名:断血流胶囊,商标名:恤立丁。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颗粒;味苦、微涩。 【成分】断血流本品能明显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并能抑制二甲苯和组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离体血管和子宫平滑肌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能增强血小板功能;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药理作用】凉血止血。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子宫肌瘤出血,尿血,便血,吐血,咯血,鼻衄,单纯性紫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等。  相似文献   
10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5岁,学生,因咳嗽发热1w来我院就诊。查体:T38.5℃,P105次/min,BPl5/7kPa。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发,胸骨无压痛,心音有力无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有湿性罗音。胸片:肺炎。血液常规分析,用细胞计数仪检测,取患者手指血20脚立即放人释释液中,混匀后马上出现均匀一致的凝集颗粒,  相似文献   
109.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丹参药理作用新发展。方法 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探讨近年来丹参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结果 丹参的成分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两大类,丹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及促进血栓溶解作用。结论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5-FC/CD::UPRT联合基因治疗策略对胶质瘤细胞C6的杀伤效应。方法扩增yCD::UPRT融合基因并构建含yCD::UPRT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载体转染包装细胞PT67,所获重组病毒转染胶质瘤细胞C6,筛选并鉴定阳性转基因克隆;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FC对CD::UPRT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PCR法扩增出全长CD::UPRT基因,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yCD::UPRT经双酶切获目的条带,载体转染包装细胞获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达3.5×10~6CFU/ml)并转染C6,经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克隆C6-yCD::UPRT细胞株,检测显示该细胞株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当5-FC终浓度≥10μmol/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增殖力出现显著差异(P<0.01),5-FC作用96h后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结论5-FC/yCD::UPRT联合基因治疗策略对胶质瘤细胞C6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