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6篇
中国医学   737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药蒲黄的化学与药理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蒲黄的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蒲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体内cAMP水平,防治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心肌梗塞等,且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黄酮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有效成分。指出对中药蒲黄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应进行扩大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巴豆制炭方技术的源流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豆制炭这门濒临失传的炮制制剂技术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提高,并结合现代实践创新性地改进了这门技术,经多次经验和临床验证,证明了新技术优于古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微粒子炭在指导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组:40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肠镜局部注射微粒子炭后行直肠癌根治术,40例仅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记录清除的淋巴结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被黑染的淋巴结清晰可辨;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24. 6±4. 2)个,对照组为(15. 1±2. 6)个,P=0. 003 7;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7 .8±1 .7)个,对照组(4. 2±2. 0)个,P=0. 004 5;注墨组总的淋巴结黑染率62 .0%, 转移淋巴结黑染率66. 4%。结论:局部应用微粒子炭对指导直肠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除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煤矽肺并发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例生前诊断为尘肺0+的煤尘接触工人并发肺癌者的尸检资料采用HE、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57岁(平均52.8岁),尸检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煤尘沉积和煤尘纤维灶,煤矽结节检出率为93.75%(15/16),15例病理诊断为Ⅰ期煤矽肺,1例为煤矽尘性反应;16例肺癌中鳞状细胞癌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肺泡细胞癌3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煤矽肺并发肺癌最明显的特点是癌组织位于煤尘纤维灶和纤维化病变旁或与尘肺病变混合存在.免疫组化结果除2例未分化癌表达神经源性标记外,余均表达上皮性标记物.波形蛋白可显示纤维成分.结论 部分肺癌的发生可能与纤维化病变有关.接尘工人可患与普通人群组织学类型相同的癌.PCNA和Ki67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波形蛋白可作为煤尘纤维灶中纤维成分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5.
正交优选法筛选荆芥炭炮制的最佳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包贝华  孙磊  丁安伟 《中草药》2005,36(3):370-372
目的 筛选荆芥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工艺炮制的荆芥炭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荆芥炭炮制的最佳条件是2 10℃、加热10 m in。结论 重复试验表明,所选的最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6.
朱燕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1):867-868
<正>临床上一些中医师在治疗出血症需使用栀子时,几乎都习惯用“焦栀子”或“栀子炭”,笔者认为此用药习惯欠妥,特提出商榷如下。1“炒”用法之习惯的形成栀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清热泻火、凉血的药物,除了常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等症外,还常用于治疗因肝胆实火上炎所引起的吐血、衄血或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血痢或血尿等血热型出血症。当用于治疗上述有关的出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确定蒲黄炭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总黄酮,结合正交设计对蒲黄炭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总黄酮测定的色谱条件为Waters Nove-Park C18色谱柱(150mm×3.9mm,4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0.05%三氟乙酸水溶液(16∶24∶60);体积流量: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蒲黄炭炮制的最佳工艺为控制温度210℃,炒制8min。结论选择的最佳炮制工艺对于蒲黄炭的制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8.
艾叶和醋艾叶炭止血、镇痛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叶生品及其炮制品醋艾叶炭的止血、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玻管法观察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醋艾炭各剂量组均能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并对热板和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艾叶仅低剂量组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各剂量组均未表现出明显镇痛效果.结论:醋艾炭有明显的止血、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9.
炭药源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箭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16-817
从文献考证入手 ,以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之炭药应用为主线 ,详述了炭药的发展特点 ,考稽探讨了炭药的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40.
文窑先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25-825
金银花是忍冬科常绿缠绕藤本忍冬的花蕾。因其花“初开时花色俱白,二三日后花色变得金黄,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或称二花、双花,又其植物凌冬不凋谢,或称忍冬花。其性甘寒,气芳香,功能宣散风热,清解热毒。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由于金银花在临床应用中有生用、炒用、炭用三种不同的炮制品,性味和功效有差别,在应用上也各有擅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