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在传播控制、人群感染率低的血吸虫病流行形势下,调查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放、回收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100%。97.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血吸虫病,86.3%的调查对象知道经皮肤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高年龄组(41~84岁)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χ2] = 57.860)、如何感染血吸虫([χ2] = 87.045)、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χ2] = 27.268)、钉螺传播血吸虫([χ2] = 55.856)的知晓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6 ~17岁)(P均 < 0.05);男性对于本地区是否为流行区的知晓高于女性([χ2] = 13.442,P < 0.05)。36.6%的调查对象一天多次接触湖泊或池塘水,66.5%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血防宣传活动。结论 荆州市江陵县和公安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对血吸虫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流行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自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2.
血吸虫病防治目标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荆州市实施血吸虫病防治目标管理,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2004年下降了33.12%。  相似文献   
73.
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评价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降低荆州市孕产妇死亡率 ,制订适宜的干预措施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和产科质量 ,现将荆州市 1990~ 1999年 10年间 2 73例死亡的孕产妇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990~ 1999年荆州市妇幼卫生统计表、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市围产协作组专家评审资料。孕产妇死亡病例由各县 (市 )妇幼保健院组织人员与各乡镇妇幼保健人员一道深入医院及产家进行调查 ,然后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制定的统一标准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上…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湖北省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类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荆州市COVID-19病例资料,描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20年荆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 550例,重症病例占22.71%(352/1 550),病死率为3.29%(51/1 550)。 49.61%(769/1 550)的病例报告发病前14 d内有明确武汉市居住史或旅行史。 首例病例在2020年1月1日发病,发病高峰为1月23 — 2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26日。 50~5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23.23%,360/1 550)。 92.91%(118/127)的乡镇(街道)有病例发病。 ≥60岁组病例的病死风险是<60岁组的10.53倍(95%CI:4.70~23.60),有既往疾病史病例的病死风险是无既往疾病史病例的1.95倍(95%CI:1.05~3.61)。 第一阶段(1月1 — 31日)的“发病至报告间隔”较第二阶段(2月1 — 26日)长(中位数分别为7.8、3.5 d,P<0.001)。  结论  荆州市多数COVID-19病例有武汉市暴露史,重症病例占比不高,疫情波及全市大部分乡镇。 有基础性疾病、年老者病死率高。 防控中后期较前期应更好地将“早发现”的防控策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5.
在我接诊的病人中,有一位病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叫姜文,是湖北省荆州市某乡镇中学的一名教师。其实他没有什/厶大病,只是一年中大半时间在咳嗽、流鼻涕。“区区感冒,何足挂齿”是他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哪知,为了治好这JJ、病,他却走了不少弯路,也让他痛苦不已。  相似文献   
76.
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成因及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29-29,I0001
樊明文教授,男,1939年4月出生,湖北省荆州市人,中共党员。1984年~2001年担任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2001年~2005年担任武汉大学医学院院长。现任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口腔内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78.
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湖北省卫生厅于2001年4月建立了全省出生缺陷监测网,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承担了荆州市出生缺陷的监测.现将近3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总结荆州市2017-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监测结果,为该市HFRS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8个县(市、区)开展HFRS宿主动物监测。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采用夹夜法分别于室内、野外布放鼠夹。室内及野外选取荆州市常见生境。对捕获鼠进行鉴定,无菌取鉴定鼠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鼠肺汉坦病毒并分型。结果 2017-2020年荆州市平均鼠密度4.83%(1 106/22 910),鼠汉坦病毒阳性率9.83%(58/590)。鼠密度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江陵县(9.61%)、沙市区(6.44%)和石首市(4.92%)。鼠汉坦病毒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市区(17.31%,27/156)、江陵县(8.51%,16/188)、监利县(8.42%,8/95)和洪湖市(7.29%,7/96),其它地区捕获鼠未检出汉坦病毒。春季鼠密度为5.47%(578/10 566)。其中室内生境鼠密度6.15%(146/2 374),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89%(1/53),阳性鼠为厨房捕获小家鼠;野外生境鼠密度5.27%(432/8 192),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1.76%(16/136),阳性鼠以小麦田和虾稻田捕获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秋季鼠密度为4.28%(528/12 344)。其中室内生境鼠密度6.06%(198/3 269),鼠汉坦病毒阳性率0.78%(1/129),阳性鼠为杂物间捕获黄胸鼠;野外生境鼠密度3.64%(330/9 075),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4.71%(40/272),阳性鼠以蔬菜田、虾田、虾稻田、稻田捕获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捕获黑线姬鼠均携带HNTV型汉坦病毒;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携带SEOV型汉坦病毒。结论荆州市HFRS宿主动物以野外捕获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分别携带HNTV型、SEOV型汉坦病毒。江陵县、沙市区鼠密度及鼠汉坦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无偿献血人群,了解荆州市人群Rh阴性血型的分布情况,建立Rh阴性稀有血型数据库,以便稀有血型患者的紧急救护。方法以荆州市60000名无偿献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介导的筛查方法对献血者的血型进行检查确定,用IgM抗-D型号血清对RhD抗原进行初步筛选,确定性试剂对抗原进行深度确定。结果通过检测得知,Rh阴性血型的献血者共有200人,占献血总人数的0.33%。结论荆州市人群中Rh阴性血型的比率为0.33%,和我国总体人群的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