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56篇
中国医学   6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目的:建立新疆一枝蒿中一枝蒿酮酸、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和洋艾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批次的含量差别,为药用植物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emini-NX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以0.4%磷酸(A)-乙腈(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0~40 min,A-B(75∶25)→A-B(40∶60)];洗脱时间:40 min,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结果:一枝蒿酮酸质量浓度在13.3~425.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0.5%(RSD=0.66%);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质量浓度在1.7~53.3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6%(RSD=0.68%);洋艾素质量浓度在1.8~5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6.8%(RSD=0.5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和精密度好,为新疆一枝蒿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茵陈紫金汤对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茵陈紫金汤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以0.12?l4花生油溶液经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测定给药后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计算肝脏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茵陈紫金汤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肝组织匀浆SOD活性,降低MDA及肝脏指数,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紫金汤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茵陈四苓颗粒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茵陈四苓颗粒干预组,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法制备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法尼酯X受体(FXR)mRNA水平。结果 茵陈四苓颗粒干预组动物血清ALP和GGT水平分别为(254.3±16.4)U/L和(14.3±5.8)U/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625.8±36.5)U/L和(26.7±7.9)U/L,P<0.05】;血清IL-17、IFN-γ和丙二醛水平分别为(162.2±16.4)pg/ml、(28.9±6.2)pg/ml和(19.2±3.8)U/m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223.4±18.8)pg/ml、(39.3±9.8)pg/ml、(28.6±2.4)U/ml,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324.1±33.5)U/ml,显著高于模型组【(250.8±25.4)U/ml,P<0.05】;茵陈四苓颗粒干预组肝组织IL-17和IFN-γ mRNA水平为(2.1±0.3)和(17.3±3.5),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3.4±0.5)和(34.5±7.2),P<0.05】,而SOD和FXR mRNA水平为(0.8±0.4)和(2.2±0.5),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3±0.2)和(1.5±1.1),P<0.05】。结论 茵陈四苓颗粒能明显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17、IFN-γ和MDA等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藏茵陈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每日服用藏茵陈,并肌注胸腺五肽,对照组予一般的保肝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的变化,检测HBV标志物。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的症状、体征、血清HBV标志物均有改善,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胸腺五肽联合藏茵陈片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茵陈升白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型慢乙肝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美洛西林舒巴坦钠,2.25g/次,2次/d。复方甘草酸苷粉针,160mg/次,1次/d,静注。多烯磷酯酰胆碱,475mg/次,1次/d,静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次,1次/d。门冬氨酸钾镁,30mL/次,1次/d,静注。熊去氧胆酸片,90mg/次,3次/d。水飞蓟宾片,70mg/次,3次/d。维生素K1及短程速尿静推(NS20ml+速尿40mg iv,qd×7d)。治疗组30例茵陈升白汤(茵陈、白花蛇舌草、田基王、土茯苓、白背叶根各30g,三棱、莪术各10g,生大黄后下、车前子各20g,金钱草3050g,泽泻、白术各15g,后期加用田七粉冲服5g)。1剂/d,水煎12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肝功能(TBIL、DBIL、ALT、AST、ALB、GLB)、黄疸下降速度及时间、Fibroscan肝扫描、PTA、脾脏厚度变化、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5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TBIL和PTA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Fibroscan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B超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升白汤联合西药治疗重型慢乙肝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6.
茵陈煮鸽蛋     
《药膳食疗研究》2010,(9):F0003-F0003
原料:茵陈9克.鸽蛋6只。 制法:鸽蛋先煮熟,去壳,再与茵陈同煮,待其好后加入红糖少许。 特点:退黄利胆。  相似文献   
997.
人们普遍知道摄人胡萝卜素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殊不知摄人过多导致代谢不良,还会引发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手掌、脚跖、前额、鼻区的皮肤呈橙黄色,但巩膜颜色正常,并伴有头昏、头重、口苦、咽干、纳  相似文献   
998.
复方茵陈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方茵陈注射液主要用于清热化湿,利胆退黄.治疗各型肝炎、胆道感染、胆石症属湿热内蕴之阳黄者.为确保该品种无菌检查法的有效性,本实验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ⅢB项下对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并建立了无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复方茵陈合剂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姚瑶  郝建英 《河北中医》2010,32(12):1801-1802
<正>母儿血型不合是一种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性疾病,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重要病因,是围生期一种潜在性的重症疾患,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可引起孕期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儿发育受限、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应用藏茵陈对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小鼠模型进行治疗,通过实验初步探讨该药对小鼠病毒性肝炎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藏茵陈组.分别在造模前后测定小鼠的肛温和体重,并在造模后分别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肝功能两项、小鼠肝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通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损害明显;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藏茵陈组ALT、AST及MDA含量均有所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所升高,各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药物组的肛温有回归正常范围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藏茵陈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药物组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均有所改善,以藏茵陈组较明显.结论 初步判断藏茵陈对于MHV - A59病毒感染湿热证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抗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但用药后小鼠体重有所下降,可能与藏茵陈的苦寒导致脾胃功能损伤有关,可继续探索藏茵陈的最佳用药配伍及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