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郝伟 《上海精神医学》2011,23(6):324-328
近年国内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日益严重,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成为精神科临床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介绍了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分子遗传及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药物治疗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作者期望本文有助于深化读者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了解及临床治疗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2.
用中药治疗抑郁症状由来已久,逍遥汤为解郁方剂,我们用加味逍遥汤配合氟西汀治疗因滥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所致抑郁症状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急性苯丙胺类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急诊科诊治的急性苯丙胺类药物中毒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就诊人群以青年患者多见,年龄在25~28岁,78.4%为轻、中度中毒,且21%~41%合并有饮酒史.极重度患者罕见,但死亡率极高.与轻、中度中毒相比,重度中毒患者就诊时间短,但治疗周期延长,有一定死亡风险.发病时间以春夏季为主,而且夜间0点至清晨8点为就诊高峰期.结论:急性苯丙胺中毒以年轻人多见,病情以轻、中度中毒为主,治疗时间较短,预后较好;重度、极重度患者病情恶化快,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4.
1998年4月,中国生产的九种“天然”减肥丸被香港卫生署检出含氟苯丙胺(Fenfluramine,C12H16NF3)〔1〕,引起较强烈的社会反响。作者用萃取与反萃取提取净化手段和气相色谱/选择离子质谱方法(SIM)进行检测、确证,结果与香港方面相同...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丙炔苯丙胺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方法,对已使用PD治疗药物但疗效不佳的143例PD患者,分别给予丙炔苯丙胺和维生素E或单独维生素E治疗12周.治疗前后对所有PD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以评估药物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丙炔苯丙胺治疗组UPDRS-Ⅲ各项评分,除右上肢动作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静止性震颤、强直、手指拍打、手运动、手部轮替动作等症状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组12周后UPDRS-Ⅲ总分为(19.9±10.7)与对照组(27.6±1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12周后总有效率为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P<0.01).治疗组Hoehn-Yahr分级减级≥1者25例(39.0%),与对照组(4.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丙炔苯丙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部分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为31.0%,显著高于对照组4.2%(P<0.01),但多数症状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丙炔苯丙胺对PD的主要症状震颤、少动和强直及伴随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疗效,副作用主要为失眠、头晕等主观症状,多数较轻微.  相似文献   
96.
周细中 《广东医学》2003,24(4):373-373
例 1.女 ,7 5岁。以反复发作嗜睡、烦躁 5个月就诊。患儿 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嗜睡 ,睡眠时间长达 2 0余小时 ,叫醒后烦躁、哭闹、不思饮食 ,随即又睡。伴有行为幼稚 ,吮母乳。说话语无伦次。反复发作 5~ 6次。在外院门诊经补液、抗生素治疗 5~ 7d,嗜睡逐渐减少。平素智力佳 ,学习成绩好。就诊前 3d因感冒又出现上述症状。体查 :反应迟钝 ,问话语无伦次 ,烦躁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脑电图示慢波略增多。经静脉滴注先锋V ,胞二磷胆碱 4d ,嗜睡逐渐减少 ,行为恢复正常。例 2 .男 ,9岁。因头痛、低热、嗜睡 2d就诊。 2d前无诱因出现头…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连续20 d对雄性小鼠灌胃染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后,探究MDMA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DMA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3个染毒剂量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阴性对照,每日染毒1次。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取小鼠睾丸组织细胞,采用常规微核(MN)试验,检测小鼠睾丸细胞微核率的改变;同时采用染色体畸变试验探究MDMA对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微核试验结果表明MDMA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小鼠睾丸细胞微核率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中,MDM高、中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组MDMA能诱导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微核率增加,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以使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说明其对雄性小鼠睾丸遗传物质有一定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8.
苯丙胺类物质以损害认知功能为主,使用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记忆力下降等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在上述精神症状影响下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冲动、伤人及自伤行为。本文就苯丙胺类物质在我国的滥用趋势、作用机制、相关危害、治疗和干预措施进行介绍,以提高公众对其认识,降低苯丙胺类物质滥用对患者自身和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
邹露  谢青莲  曹秉蓉 《华西医学》2014,(9):1733-1735
目的探讨动机晤谈技术对于苯丙胺滥用者戒毒动机提升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一7月首次入住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7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机晤谈技术。两组患者均在人院第1周和第3周进行戒毒动机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戒毒动机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晤谈技术对于提升苯丙胺类药物滥用者的戒毒动机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0.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是一种内源性神经肽,参与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本文就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的功能及其与脑缺血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