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发病原因中以粘连性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病因的49%。[1]由于手术引起的粘连占70%,随着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逐年上升。[2]在治疗上,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数采用非手术疗法,因为再次手术可造成新的粘连。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用苦寒泻下法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75例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正>凡物之死生,本由乎阳气。顾今人病阴虚者,十尝八九,不知此"阴"字,正阳气之根也。阴不可无阳,阳不可无阴。故物之生也,生于阳;而物之成也,成于阴。则补阴者,当先补阳。自河间主火之说行,而丹溪以苦寒为补阴之神丹,举世  相似文献   
43.
王斌  管思明  李西栋 《中成药》2008,30(1):128-130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为常用清热解毒代表方。近年已有报道发现该方具有抑制细胞黏附,并可抑制小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的再狭窄,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在黄连解毒汤基础上加入甘草调节上述药物的苦寒特性,并将其加工成10~100μm级颗粒,探讨微米复方黄连制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4.
苦辛法,是苦寒药物与辛温药配合使用治疗复杂疾病的一种方法,苦寒药一般首选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桅子等,辛温药常用厚朴、干姜、吴萸,苦辛并称,并非苦寒辛温各半,而是昔多辛少,以能泄能降之苦寒药为主,能开通的辛温药物为配,两者结合泄中有开,通而能降,善解郁聚之热,便气机畅利,尤以恢复中焦升降机能著称,故苦辛法,并非单纯的寒热并治方法,实质上是清热法的一种变通,本法可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脏腑失调等病,尤其对肝、胆、胃肠因热郁气滞引起的机能紊乱或湿热积聚于中焦的证候最为适用。  相似文献   
45.
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严重并发症 ,自1998年以来 ,我科应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此类新生儿 ,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入选对象为本院新生儿病房并符合《实用新生儿学》(金汉珍等主编 .第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 14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并伴有不同程度胆汁淤积现象的患儿 ,共 96例。随机分成两组 ,中成药组 5 4例 ,男30例 ,女 2 4例 ,孕周 (38 44± 1 41)周 ,平均日龄 8 6 9天 ,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 (2 6 1 89± 6 0 0 1) μmol/L ,胆汁酸 (2 7 81±9 14 ) …  相似文献   
46.
清代医家吴鞠通对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代表作为《温病条辨》,在这本书的许多地方,体现了吴鞠通对温病的治疗禁忌思想,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思想加以总结,以供临床治疗温病之借鉴。  相似文献   
47.
苦寒泻下法是中医的八大治法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中满者,泻之於内"、"其实者,教而泻之"、"留者,攻之"等一系列理论原则。这对于后世医家在治疗疾病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而《伤寒论》不仅进一步发挥了《内经》理论,而且把下法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应用下法针对各种应下之证,将理、法、方、药有机的贯穿,并有它独到的见解,具体而实用,用于临床救治危重病人而屡见奇效。所以《伤寒论》中的下法一直被历代医家重视和沿用,并且总结发展。下法分七种:攻逐瘀血法、温下逐饮  相似文献   
48.
马瑞  金桂兰 《新中医》2008,40(3):99-100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是其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和"脾胃一伤,五乱互作"的观点,认为脾胃之强弱关乎五脏,故培土为第一要义,并首创"甘温除热"治法.其组方用药,偏于升阳补气,擅长运用升麻、柴胡、葛根、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升阳风药,认为此类药物既可升阳,又可与甘温补气药或苦寒泻火药配伍扩大功效范围,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9.
黄芩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温发热,以及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等症。  相似文献   
50.
9味苦寒药对小鼠胃肠运动与肝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传统认为有伤胃作用的9味苦寒药对胃肠运动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9味苦寒药(黄连、山豆根、黄芩、栀子、苦参、黄柏、大黄、汉防己、龙胆草)水煎剂给小鼠连续大剂量用药8d,观察动物一般行为变化、体重、进食量情况、胃排空与胃肠推进和肝肾功能。结果 9味苦寒药用药后,动物进食量减少,精神较差,体重增长缓慢。给药之初动物均出现腹泻,但5d后缓解。各苦寒药物组动物的胃排空及胃肠推进均不同程度降低。9味苦寒药对血清CR和BUN未见明显影响。黄连、山豆根、栀子、苦参4药使血清AST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传统认为有伤胃作用的这些苦寒药在较大剂量连续用药后确实可致动物胃肠功能紊乱;黄连、山豆根、栀子、苦参4药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临床需要较长时间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