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艾烟和香烟烟雾对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模型组、艾烟组和香烟组4组,每组8只。通过灌胃给予奥硝唑溶液建立弱精子症大鼠模型。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用于检测艾烟和香烟烟雾对于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力、活率和密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力、活率和曲线速度(VCL)、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等功能指标;香烟组的精子活力、活率和VCL、VSL、VAP等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溶剂组和艾烟组。各组大鼠的精子密度无显著变化。结论:艾烟和香烟烟雾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不同,艾烟可以提高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力、活率和运动能力,对弱精子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烟干预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嗅球形态和嗅球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烟的可能效应途径。方法:选取6月龄雄性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48只并随机分为艾烟组、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以12只SAMR1作为空白对照组对照。3-甲基吲哚(3-MI)腹腔注射制作嗅觉障碍模型。艾烟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每日予以艾烟吸嗅30 min,其余组正常空气吸嗅。干预6周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嗅球形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比较嗅球内Glu、GaBa及AChE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嗅球结构未见明显差异,艾烟组颗粒细胞密度略高于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障艾烟组。艾烟组Glu、AChE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ChE含量低于嗅觉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嗅障艾烟组Glu含量介于模型组和艾烟组之间,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艾烟干预可以良性调节嗅球内神经递质含量,并通过嗅觉通路的神经投射干预脑内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3.
综述艾灸疗法相关不良反应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为临床使用艾灸疗法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艾灸在相关研究中的毒性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该疗法在我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在艾灸疗法的使用过程中,艾叶及艾烟的作用时间、作用浓度对机体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时间及作用浓度对机体的危害性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警惕该疗法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规范医疗环境,合理选择治疗时间,以提高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3年陈艾条燃烧产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所用质谱库(NIST 11.L)检索研究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辨出87个色谱峰,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05%,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酚(17.448%)、邻- 异丙基苯(5.369%)、乙酰胺(4.957%)、对二甲苯(3.527%)、3- 甲基丁酸(3.001%)等。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较好,所鉴定组分较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出艾烟中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重要组成部分,艾草性苦味温,气味芳香,温通作用显著。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后熏灸人体穴位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等功效。目前对于艾灸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现代研究多认为是综合效应产生作用,如艾灸过程中的温热效应、艾的药性作用等。 在艾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并伴随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有学者认为艾烟与灸法有着密切关系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芳香疗法有关。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艾烟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从芳香气味角度为深入开展艾烟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6.
艾烟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具有祛毒、驱邪避秽、温经驱寒、扶阳升阳等功效。该文通过综述艾烟防疫毒的临床应用、机制以及存在问题,发现艾烟可有效抑制引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杀菌、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力的药理作用,在防病保健及预防瘟疫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建议后续应重视艾灸诊疗室的空气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空气卫生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同时,应加强艾烟的临床安全浓度范围研究,有效规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艾烟扶正祛邪、回阳防疫的功效,为艾烟合理规范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外耳道涂药(咪康唑乳膏)、艾烟熏耳和涂药艾烟熏耳结合3种外治方法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88耳)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艾熏治疗组、结合治疗组、对照治疗(常规治疗)组三组:对照组以咪康唑乳膏外耳道外用,艾熏治疗组采用艾烟熏治外耳道法,结合外治组以咪康唑乳膏外用结合艾烟熏治外耳道,三组均无全身用药。结果: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1年统计其治疗效果,艾熏外治法、结合外治法、常规外治法三种外治法在治疗后1个月、1年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D〉O.05);艾熏外治法和结合外治法的治愈率较常规外治法高(P〈O.05),艾熏外治法与结合外治法治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艾熏法治疗耳真菌病具有治疗简单、疗效巩固、治愈率高的优点。可替代常规外治法。其简、验、廉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和广大农村地区应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艾烟具有抗菌(细菌、真菌)、杀螨、抗过敏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艾灸疗法的推广运用,艾烟安全性逐渐受到关注,如何全面评价艾烟安全性成为艾灸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能为艾烟安全性评价提供直接证据,但目前尚不全面和系统。本文对艾烟临床安全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浅析,并着重阐述横断面调查设计中关于暴露人群的定义、暴露结局的确定、心理学测量工具的选择、暴露水平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烟与香烟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 E-/-)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沉淀的影响。方法将13只8周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27只同龄Apo E-/-小鼠随机分为Apo E-/-模型组、艾烟组、香烟组。香烟与艾烟组小鼠分别暴露于5~15 mg/m3的香烟与艾烟环境。各组小鼠每天干预20分钟,每周6天,共干预12周。于第13周进行行为学测试,之后处死动物、取材,对其脑组织海马中Aβ沉淀进行刚果红染色。结果与模型组对比,空白对照组、艾烟组、香烟组小鼠均表现出学习潜伏期缩短,记忆潜伏期增长,记忆错误次数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在视野范围内有明显的粉红色弥散样Aβ沉淀,空白对照组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艾烟组与香烟组在相同海马区域CA3中淀粉样蛋白沉淀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艾烟组中Aβ沉淀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较香烟组亦有减少(P0.05)。结论艾烟能够发挥Apo E-/-小鼠的海马CA3区保护作用,减少Aβ沉淀进而改善Apo E-/-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肺组织病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评价艾灸及艾烟的安全性,并探讨艾灸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过程中的起效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艾灸组、艾烟组。10只同周龄雄性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非转基因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采用固定器固定,每日抓取固定20 min;艾灸组采用固定器固定小鼠,在膻中施灸20 min,艾烟组采用固定器固定小鼠后,将固定器放入5~15 mg/m3的艾烟环境中20 min,各组每周均干预6 d,连续干预14周后取材,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及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艾烟组肺组织结构完整清晰;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4含量最低,IFN-γ含量最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艾烟组小鼠血清中IL-4水平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IFN-γ水平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艾灸及艾烟对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无影响;模型组ApoE-/-小鼠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艾灸及艾烟能够提高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