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6篇
临床医学   1039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33篇
特种医学   2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2篇
综合类   1601篇
预防医学   29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05篇
  8篇
中国医学   5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定量脑电图监测,探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急性脑伤患者不同伤情的疗效。方法:选择受伤后12h内人院的急性脑损伤患者86例,按伤情轻重分为GCS3~5分、GCS6~8分、GCS9~12分3组。每组再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用定量脑电图监测,观察用药前、用药后30min、1h、2h、24h、48h、72h、120hδ频段相对功率值及总功率值的变化。结果:GCS9~12分,纳洛酮治疗组用药1h后定量脑电图两个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大小剂量间无差异;GCS6~8分,大小剂量组用药1h后脑电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大小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对GCS3~5分组,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两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选用的小剂量与大剂量纳洛酮对中型脑伤有治疗作用,但两种剂量的疗效无差异:对GCS6~8分重型脑伤,上述两种剂量虽都有疗效,但大剂量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2.
儿童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儿童硬膜外血肿120例。结果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受伤原因以坠落伤及摔伤为主,7岁以上儿童以交通伤为主。65.8%(79/120)的患儿合并有颅骨骨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13.6分。急性血肿除立即手术者外,其他于首次发现血肿1d后及3d左右再复查CT。手术者占57.5%(69/120),术中发现血肿来源于板障出血的占44%(29/66)。结论 儿童硬膜外血肿的原发颅脑损伤相对较轻,颅骨骨折的发生率低于成人,板障出血为血肿形成的首要原因。有必要做多次CT检查,经恰当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为提高CT对双侧脑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我们对14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3例,脑炎、脑外伤、脑梗塞与维生素B1缺乏症各2例,霉变甘蔗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与甲醇中毒各二例。结果:CT表现为双侧脑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呈片状、椭圆形或扇形,可伴有其他部位的低密度区、脑萎缩、脑软化灶、儿童脑发育不全、脑梗塞。结论:强调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的重要性。肝豆状核变性有肝肾的损害,维生素B1缺乏症用VitB1诊断性治疗有效,脑外伤、一氧化碳及霉变甘蔗中毒等均有明确的病史。一氧化碳中毒常伴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MR检查有特征性,呈短T2低信号。  相似文献   
54.
儿童腹痛临床报道较多,但有关儿童脑外伤后腹痛的报道很少,现将71例儿童脑外伤后腹痛的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治小儿脑外伤后有原发昏迷189例,其中排除有腹部损伤和无腹痛的患儿118例,余71例发生腹痛(发生率37.6%)。按年龄分组:1-5岁36例、5~9岁28例、9-14岁7例;按性别:男49例、女22例;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9例,9-15分62例。  相似文献   
55.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5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报告55例头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结合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和CF征象,讨论外伤性脑肿胀的分类和发病机理,并对其治疗作一探讨。认为,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甘露醇和速尿治疗有一定效果,而手术治疗技本无效.  相似文献   
57.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性皮质盲河南濮阳中原油田职工医院眼科翟彦君,王锐,韩勤患者女1岁,1993年5月31日6时被人从2米高处抛出,头枕部先着地,当即昏迷,约4分钟后清醒,至8时共喷射状呕吐4次来诊。体格检查:T36.3℃,P130次/分,R29次/分,嗜...  相似文献   
58.
刘慧 《中原医刊》2003,30(2):30-31
意识状况是判定脑外伤原发伤程度和继发伤发生、发展最可靠的指标之一。评估脑外伤病人昏迷深浅、伤情轻重 ,临床以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运动、言语、睁眼等反应分级计分法GCS评分最为常用。但是对一些特殊类型脑外伤病例的病情观察 ,意识障碍程度判定还应依据患者年龄、原来身体状况、潜在疾病因素、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生命体征及社会问题等方面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例 1、患者 ,女性 ,68岁 ,因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入院 ,入院时GCS7分 ,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三天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减轻 ,第四天 …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脑外伤后病人精神心理和智力改变的客观依据,我们使用DantecConcerto~(TM)仪,对24例闭合性轻度脑外伤患者和14例正常人P_(300)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正常组P_(300)高波幅区相对集中于Cz附近的椭园形区域内,而脑外伤组则从Cz向两侧颞后播散,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波幅反而较正常组高;重复试验时,正常组潜伏期略为缩短,波幅稍增高,分布更集中于Cz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而脑外伤组向整个后头部移动,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普遍明显下降,唯有T_3点反而奇异地升高38%。作者认为以上改变可能是参与P_(300)发生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中的微细结构受损害而使其整合功能被削弱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认为P_(300)发生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各结构的综合反应的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0.
脑外伤(TBI)常见于交通事故,据统计约占全身各部位创伤总数的20%左右,无论是战时或平时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而位居第二,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率一般都在30%~40%,其中仅有一半的生存者可恢复脑功能,在这其中脑水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TBI不仅是一个疾病问题,而且是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提高TBI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