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1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39篇
预防医学   3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7篇
  1篇
中国医学   274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 :客观确定家兔“任脉、督脉”常用经穴。方法 :应用皮肤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输声技术、将导电量较大 ,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 ,验证其生理功能。结果 :家兔经穴处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 (P <0 0 1) ;声波波幅值较经穴旁对照点高 (P <0 0 1) ;经穴能够产生脏腑效应。结论 :家兔有类似人体的经穴 ,其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并有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2.
脾胃升降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与胃一脏一腑 ,互为表里 ,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为胃行其津液 ,升清降浊 ,输布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 ,精足神旺 ,气机畅和 ,先天得养 ,后天得济。脾有益气、统血、主四肢肌肉作用 ,脾胃能使糟粕、腑气向大肠传导输化 ,以化腑浊泄毒热 ,故称之为后天之本。1 脾胃升降的相互关系 脾胃同居中焦 ,通连上下 ,为水火之机 ,升降金木之轴 ,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枢纽。在消化水谷 ,吸收输布津液方面 ,互相合作。脾在里为阴脏 ,藏而不泻 ,但其性主升 ,升则为阳 ,升要靠阳气、津液赖以上输…  相似文献   
73.
徐涛教授长期从事于老年病的医疗与教研工作 ,治病讲究辨证 ,临床疗效独特。现将治疗内伤眩晕的经验整理如下。导师认为眩晕一证 ,以内伤为主。古今多以《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髓海不足”为据。后世有主风、主火、主痰、主瘀、主虚诸说 ,乃各有所重 ,不可偏执。陈修园综合各家之说 ,阐明了上述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论述比较全面。导师认为 ,眩晕病机错综复杂 ,但不越虚实两端 ,虚以气血亏虚 ,精髓不足为主 ,实以风火痰瘀为先 ,但俱与脏腑虚损 ,阴阳失衡密切相关。所以临证用药应重点把握以下环节。1 .平肝熄风风眩的理论源于《…  相似文献   
74.
把肾为先天之本简单地理解为代与代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其根源在于对中西医理论的差异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而把中医的肾为先天之本混同为西医的遗传。以时空观为视角对中西医理论体系进行了宏观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肾为先天之本的深层内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5.
耳鸣不独治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即患者自觉耳内鸣响有声。“鸣为聋之渐,聋为鸣之极”,故耳鸣常伴发于各种耳聋之中,然只鸣不聋者,临床亦颇为多见。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耳为肾窍,肾开窍于耳,有鉴于肾与耳的密切相关性,笔者治疗耳鸣,过往动辄从肾论治,总以六味地黄补肾为主,但见效只十之一二。近几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发现对于耳鸣的治疗,不能囿于治肾  相似文献   
76.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 ,其中脏腑虚证又是脏腑辨证教学的重点。脏腑的虚证主要有气血阴阳四大类。然而不同的脏腑各有其不同的虚证类型 ,而不是每一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证候全都存在。例如 ,肺有肺气虚证、肺阴虚证 ;脾有脾气虚证、脾阳虚证 ;肝有肝血虚证、肝阴虚证 ,等等。之所以存在这种不同 ,与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脏腑虚证不同证候类型产生的内在规律 ,以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脏腑辨证。1 脏腑气虚的证候气是人体不断运动的、具有极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相似文献   
77.
"藏象"之基础是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具不同生理功能特点.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生化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受盛和传化水谷.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段经文高度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脏与腑在功能特点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78.
论活血化瘀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又称脑卒中,现代医学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难、重证,病死率很高,在城市已跃居各死因之首,据有关报道已占到总死亡人数的22%~24%,成为当代三大致死病之一。从其病证属性来看,脑卒中应属于中医学“中风”、“仆击”、“大厥”、“偏枯”、“痱风”等范畴。早在我国古代,众多医家即已认识到“中风”一证  相似文献   
79.
肝肾与眼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与眼的关系浅析张彬刘怀栋(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孙胜军(河北省行唐县医院050600)眼为五官之首,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眼位置高,系联周身,故此,了解肝肾与眼的关系十分必要。《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之所...  相似文献   
80.
浅论《中藏经》的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藏经》原题汉·华佗撰。因历代对该书作者真伪存有争论,从而影响了对它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无论本书作者是谁,其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不能低估的。尤其在系统整理脏腑学说的理论与临床辨证方面,功不可没,兹讨论如下。1《中藏经》作者及成书过程相传《中藏经》为华佗所撰。华佗,字元化,其医术高明,生前确实著有医书。但据陈寿《三国志。华佗传》载,此书未能流传下来。《传》曰:“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书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现在流传的《中藏经》,有人认为系后人托名之作,也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