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0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4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2篇
临床医学   616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251篇
外科学   1763篇
综合类   1097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3篇
  5篇
中国医学   533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康辉 《脊柱外科杂志》2007,5(2):125-125
本文对成人脊柱畸形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以及钩手术后影像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配对比较研究。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儿童脊柱畸形的疗效已被公认,而用于成人脊柱畸形却少见报道。作者回顾性研究56例(平均年龄为4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58年)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或钩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其中冠状面畸形20例,矢状面畸形36例)。  相似文献   
3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非常顽固和难治的痛症之一。应用胸椎旁介入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3.
唐晓波  王健  邱勇  胡勇 《中国骨伤》2007,20(10):710-711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后路手术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后外侧融合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纠正丢失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传统植骨采用自体髂骨,也有运用同种异体骨,但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有单纯运用骨髓移植治疗骨缺损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5.
后外侧融合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后外侧融合对预防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短节段固定失败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本组6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A组30例均为我院收治患者,B组30例均为外院手术来我院复查的患者。A组行短节段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后外侧融合术;B组仅行短节段内固定,未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6个月,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及矢状面指数(SI),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下腰痛评分法(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OS评分A组的优良率为73%(22/30),B组仅为43%(13/30)。结论 后外侧融合是降低内固定失败、减少纠正丢失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只行内固定而不做植骨融合明显增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不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行侧前方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Kaneda器械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1~6年随访,脊椎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5.1°提高到术后平均13°,平均椎管占位率由术前45%提高到最终随访的10%。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示,提高1级者有12例,2级者有4例;14例膀胱/直肠障碍者有5例完全恢复,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经侧前路减压融合、Kane-da内固定器可较好地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早期下床行走和防止继发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大多数不全性神经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至少可提高1级,而脊髓圆锥创伤的患者可表现为部分直肠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7.
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38例。从影像学、手术操作过程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分析疗效。结果伤椎高度由47·3%恢复到94·4%;水平移位完全恢复;Cobb角由术前22·6°恢复到术后3·6°。椎管受压程度:删除椎管开放减压的7例,余受压面积由术前42%恢复到术后16%,受压的矢状径从术前54·9%恢复到81·8%。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依照Frankel分级标准均有1级以上改善。结论合理选择后入路手术对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治疗效果良好,手术中进行椎管造影有助于提高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38.
李锐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8):750-751
椎管哑铃型肿瘤起于椎管内,经椎间孔生长到椎旁,形似哑铃。特别是胸段椎旁病变常与一些重要结构联系紧密,手术显露较困难,多采用分期手术,故患者住院时间长。我们对此类肿瘤采用一期手术切除,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科从1998~2003年治疗胸段哑铃型椎管肿瘤15例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9.
40.
例1 女性,45岁。因胸椎T1-2水平椎管内许旺细胞瘤手术后6年,胸部不适伴左上肢肌力减弱5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我院治疗。2001年7月因右下肢痛温觉消失于我院行左侧胸椎T1-2之水平椎管内肿物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许旺细胞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