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9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23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74篇
内科学   78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802篇
综合类   3100篇
预防医学   41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04篇
  11篇
中国医学   1791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B超、CT等联合应用,使临床对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达到了系统性、完整性的新高度,实施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与护士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工作关系很大,现将ERCP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9年4月—2007年11月间胆管手术后发生胆瘘的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未结扎2例,胆总管损伤2例,肝创面胆瘘1例,胰床胆瘘1例,肝总管穿刺针眼胆瘘1例。保守治疗5例,再手术2例,全部病例均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主要原因与肝外胆管先天性解剖变异、病理性解剖改变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有关。术中正确处理解剖变异,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胆瘘,是预防术后胆瘘的有效措施。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胆瘘的原因、胆瘘量的多少、腹膜炎的轻重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介入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与冠心病相似,但治疗不同。结论胆心综合征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为可逆性,祛除病因后可改善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80例肝内1-3级胆管多发结石行肝门部胆管整形+胆肠吻合(盆式内引流)方法、适应证及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均行胆囊功除,胆总管、肝总管及肝内1-3级胆管切开,解除狭窄环,取尽结石,胆管整形为盆状,与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所有病例皆解除狭窄,取尽结石,畅通胆汁,并可防止返流。结论肝胆管整形+Roux-en-Y吻合术,不但能取尽肝内胆管结石,并能解除肝门部的狭窄,又能通畅引流,还能避免结石的残留和复发,是目前能治疗肝胆结石并狭窄比较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调查新式内镜微创保胆术后病人身体机能恢复的速度、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行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取息肉的患者中抽取80名患者作为保胆组;在用微创方式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抽取80名患者作为切胆组;然后统一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消化道自觉症状自设问卷及B超检查,通过电信随访及召回院检查等方法,把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保胆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分值93.95±4.74,生理职能维度分值99.06±4.78,生理机能维度分值94.69±7.08,一般健康状况维度分值89.5±13.04,保胆组与切胆组对比所有健康状况项目均具有显著差异(P< 0.01).保胆组消化道功能良好的有79例,基本满意的有1例;切胆组良好的有38例,基本满意的有40例,欠佳的有2例.保胆组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的时间为1.96周,明显较切胆组(9.65周)快.结论 采用新式内镜微创保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胆囊切除患者进行对比,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患者.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恢复快,2周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总管结石率明显低于胆囊切除患者.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避免了因"无胆"而带来的各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96.
12例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技术在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2009年收治的12例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患者(其中T管拔除后胆漏3例,LC术后迷走胆管漏3例,LC术后胆囊颈管残端漏4例,副肝管损伤1例。)应用腹腔镜、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结合ENBD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术,5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并ENBD,4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2例病人均获痊愈。结论腹腔镜、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及结合ENBD等微创手段可作为非肝外主要胆管损伤性胆漏的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胆结石又叫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之一。胆囊、肝总管和胆总管共同构成人体的胆道系统,以行使运送、贮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若是胆道系统的结构或者胆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经肝脏胆肠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30例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采用经肝脏胆肠引流,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放置T管,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肝脏胆肠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伍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49-5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中胆肠吻合术的应用指征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T管引流术,观察组40例采用胆肠吻合术,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行平均2.5年的随访,观察组失访2例,38例中优3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4%。对照组失访3例,37例中优25例,良5例,差7例。优良率为81.1%。结论临床肝胆管结石采用胆肠吻合术治疗时,需依据外科祛除病灶、取尽结石、保障引流畅通、对梗阻有效解除的原则,对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指征,根据结石的部位,肝脏、胆管的病理改变对胆肠吻合术方式进行选择,可获得理想临床效果,降低残石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张新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5-145
目的通过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了解憩室发病年龄及确定其与胆石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ERCP诊疗术的患者,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病率、发病年龄及憩室与胆石症的关系。结果 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68例(憩室组),发病率14.72%,60岁以上50例,其中胆系症51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石症发病率75.00%。结论 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石症患者诊断率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石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