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2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392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310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38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386篇
内科学   138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050篇
综合类   7213篇
预防医学   1102篇
眼科学   711篇
药学   2563篇
  28篇
中国医学   604篇
肿瘤学   55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496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1051篇
  2013年   1054篇
  2012年   1219篇
  2011年   1337篇
  2010年   1325篇
  2009年   1285篇
  2008年   1428篇
  2007年   1300篇
  2006年   1205篇
  2005年   1271篇
  2004年   1114篇
  2003年   1186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788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541篇
  1997年   469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331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二期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急性胆管炎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7年5月~2020年5月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胆管炎伴胆总管结石患者75例,均急诊接受PTBD手术治疗。在术后2~4 w,其中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二期PTCSL术治疗,另36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和T管引流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9.6±3.3)h和(7.8±1.2) h,与对照组的(20.4±3.5) h和(8.1±1.3) h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86.9±14.1)min和(9.5±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24.6±19.8)min和(11.4±1.9)d,P<0.05];在术后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2.1±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6±0.6)分,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感染、胆漏、胰腺炎和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4%,与对照组的13.9%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结石残余和结石复发发生率分别为7.7%和15.4%,与对照组的8.3%和11.1%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两套手术方案治疗急性胆管炎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安全、有效,但采用二期PTCSL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反应,似更合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CT术前检查诊断不同Todani分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效能。方法 2013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CCC患儿126例,入院后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患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判断术前CT检查诊断Todani分型的效能。结果 在126例患儿中,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Todani Ⅰ型36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34例和Ⅴ型35例;术前CT发现Ⅰ型表现为囊肿处于肝门与胰头间,平扫呈现出水平样密度囊性肿块,且大小不一;Ⅱ型CT表现为胆总管外侧肌壁呈现出囊性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胆囊与肝内胆管无异常表现;Ⅲ型CT表现为胆总管下端的十二指肠壁内段存在囊状扩张,胆囊与胆囊管无异常表现;Ⅳ型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性扩张,密度均匀、囊壁光滑,胆囊无异常表现;Ⅴ型CT表现为囊肿位置处于肝内,平扫呈现出近水样密度,囊肿大小不一,存在中心点征;CT术前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Ⅰ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3.3%、准确率为90.5%、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3.3%;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Ⅱ型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95.7%、准确率为92.1%、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95.7%;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Ⅲ型的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3.9%、准确率为90.5%、阳性预测值为46.2%、阴性预测值为95.6%;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Ⅳ型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91.3%、准确率为89.7%、阳性预测值为78.4%、阴性预测值为94.3%;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Ⅴ型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7.8%、准确率为92.9%、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2.7%。结论 不同Todani分型的CCC患儿CT表现各不相同,据此作出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加用肠屏障保护剂,观察患者症状、体征、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对比其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EEN组在症状、体征、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缩短病程,从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94.
1992-2004年,我院采用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56例,术后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一期缝合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老年(≥60岁)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LCBDE+LC一期缝合(LCBDE+LC组),57例行EST+LC(EST+LC组)。随访观察12~38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反流性胆管炎、胆道狭窄、乳头狭窄、胰腺炎及胆管恶变等情况。结果 92例老年患者均获随访,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胆漏、出血、胰腺炎、结石残留、腹腔感染、十二指肠穿孔及肺部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远期随访后发现,两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石复发、胆道狭窄、乳头狭窄及胰腺炎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管恶性病变。结论 LCBDE+LC一期缝合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优于EST+LC;但针对老年患者的微创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争取达到临床快速康复、精准治疗及降低远期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在胆总管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的878例患者,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年龄、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ERCP检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128例,占14.58%。憩室组平均年龄64.8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54.2岁(P<0.01)。憩室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66.4%,非憩室组为41.3%(P<0.001)。憩室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24.7%,非憩室组为11.9%(P<0.01)。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复发率显著增高,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病因之一,也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胰腺炎病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因素较复杂 ,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引起急、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大部分相同 ,急性胰腺炎 (AP)反复发作最终可导致慢性胰腺炎 (CP)。一、AP1.胆道疾患 :常见病因有胆结石、炎症及蛔虫。近年来日益重视对胆总管小结石病 (commonbileductmicrolithiasis ,CBDM )的研究。小结石指直径<2mm的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颗粒和碳酸钙颗粒 ,临床常规检查难以发现 ,易误诊为特发性胰腺炎。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结合胆汁分析能早期发现CBDM ,应视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BP)诱因[1] 。但引起胰腺损伤机制 ,除…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开腹组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4.8%,住院时间为23.8±7.6d,术后并发胆瘘2例,肝功能衰竭1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内镜组有4例取石失败,改行开腹手术,余均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4%,住院时间为10.2±5.3d,并发胆道感染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EST与LC的联合应用可替代大部分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999.
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老年人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43例,其中行Ⅰ期切除吻合术26例,就其外科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确诊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逆行置管术,对照组在局麻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后鼻出血发生率及鼻出血持续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逆行置管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