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8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713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172篇
妇产科学   404篇
基础医学   856篇
口腔科学   244篇
临床医学   2735篇
内科学   1709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319篇
特种医学   6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654篇
综合类   6724篇
预防医学   1775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2771篇
  32篇
中国医学   2483篇
肿瘤学   500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1320篇
  2013年   1406篇
  2012年   1592篇
  2011年   1835篇
  2010年   1506篇
  2009年   1375篇
  2008年   1548篇
  2007年   1330篇
  2006年   1159篇
  2005年   1052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745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在秋冬季无论出现呼吸道疾病还是肠道疾病,都要及早调治。这两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不仅会使病情恶化,而且会形成肺肠互扰,久治不愈,严重时会使全身各脏腑器官功能失调,变生百病。因此,我们在治肺病时应重视肠的通达,治肠病要注重肺的颐畅。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 59.4%,f 40.6%和T 79.2%,t 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ru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 53.7%,f 46.3%和T 80.9%,t 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本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35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对其发病规律、原发病、并发症、治疗措施和预后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病仍为本地区临床多发病,其住院患者占同期心脏病住院患者的首位,为23%。原发病仍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为首位,占95.6%。临床并发症较多,而且复杂,其中以心力衰竭为主,占41.5%。主要死亡原因为肺性脑病,临床治疗应以综合措施为主。结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仍为本地区临床多发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65.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间盘退变是机体退变的一部分,此进程可以引起一些轻微或自限性症状。目前认为脊柱疼痛多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即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脊柱椎间融合术和椎间盘置换髓核成形术等。但目前几乎所有的治疗  相似文献   
66.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 Charite 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l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67.
肾病综合征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静脉血栓 (renalveinthrombosis,简称RVT) ,指肾静脉主干和 (或 )分支内血栓形成 ,导致肾静脉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RVT早在 1837年由Ob some和Rayer首先报道。Rayer更注意到RVT与肾病综合征 (NS)关系。近 2 0年来由于肾静脉造影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才对NS并RVT引起重视 ,其发病率也有较清楚的认识。RVT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肾脏 ,可发生于肾静脉主干、一个分支或多个分支。RVT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如脱水、肿瘤等。NS时高凝状态是RVT形成的主要原因。RVT临床表现轻重悬殊 ,轻者特别是慢性肾静脉小血栓…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观察葡立胶囊与抗骨增生胶囊联用治疗颈椎病对血清SOD含量及疼痛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一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葡立胶囊与抗骨增生胶囊联合应用治疗3个月,测定血清SOD含量及疼痛功能评分变化。结果 颈椎病患者治疗组血清SOD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疼痛功能评分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结论 葡立胶囊与抗骨增生胶囊联合应用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血清SOD活力,延缓颈椎间盘退变,对治疗颈椎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9.
残冠残根的保存治疗与修复Ⅲ.保存残冠残根的基础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牙体严重缺损的患牙往往伴有牙髓、根尖周以及牙周病变,为了科学、有效地保存和修复利用,应进行口腔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牙体牙髓、牙周、牙槽外科以及正畸等,以期达到控制病变、修复形态和恢复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